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甘肃新能源:“风光无限”靠发展

   2015-11-16 甘肃日报
52
核心提示:截至11月7日,开工建设已有4个月的800千伏酒泉至湖南特高压输变电工程进展顺利,其中两座换流站土建工程全部完成,进入电气安装

截至11月7日,开工建设已有4个月的±800千伏酒泉至湖南特高压输变电工程进展顺利,其中两座换流站土建工程全部完成,进入电气安装阶段;铁塔基础浇筑完成945基,完成甘肃全线铁塔基础的近40%。

这一工程的顺利推进,标志着甘肃新能源对外输出通道全面打开已进入“倒计时”。

加快电网建设消除“上网难”

截至2014年底,我省新能源总容量达到了1720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40%,其中风电装机容量跃居全国第二,光伏跃居全国第一。但这些发电能力却并未第一时间转化为发展能力,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因为新能源发展迅速,远远超过了我省的用电负荷。2010年,全省新能源装机容量只有147万千瓦,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截至今年9月底已达到1720万千瓦,增长了10倍有余;而我省电源总装机容量高达4408万千瓦,新能源只占其中的40%。相比之下,我省的用电负荷只是电源总装机容量的1/4,今年最大时仅为1300万千瓦,去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也不过1095亿千瓦时。当前我省的新能源发电能力,在满足甘肃全社会用电之外还绰绰有余,电源发展与用电负荷严重不匹配。

另一方面,则是电源规划与电网规划不配套。电量富余用不了,就得想办法往外送。但实际情况是,新能源电厂的建设速度远远快于电网的建设速度。据有关专家介绍,2006年初我国颁布实施《可再生能源法》后,全国风电发展就驶入了“快车道”,一个风电项目从立项到审批再到投入运营,长则半年短则几个月就能完成。与之相比,配套电网建设的周期则漫长得多,即便先期已经完成了立项审批前期工作,但真正建成并投入使用,最快的建设周期也在2到3年。加之风电等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可调度性低的特点,需要配套建设火电等设施,建设周期又会被进一步拉长,最终导致新能源发电上网难。

我省新能源发电上网的情况也大致如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1年以来,国网甘肃公司累计投资300亿元,先后建成750千伏西北联网第一通道、第二通道,750千伏兰天宝输电线路,800千伏天中输变电工程等一批输变电工程。至此,我省酒泉风电基地所在的河西电网断面输送能力从90万千瓦增长到500万千瓦,基本满足新能源上网的刚性需求,“上网难”得到有效缓解。

更大范围消纳新能源

随着“上网难”的缓解,我省新能源发展中存在的另一个难题消纳难开始更加凸显。

近年来,我省政府部门、电网企业和新能源企业都在不停探索,通过不同渠道提升新能源在甘肃的消纳能力。今年,政府部门又将大企业自备火电厂纳入到了探索之中,通过政策安排,让拥有自备火电厂的大企业与新能源企业进行发电权置换,探索建立一种互利互惠的火电与新能源共赢模式,一方面发挥火电厂在电网调峰中的应有作用,另一方面提升用电大户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

除了提升本地消纳能力之外,打开新能源的外输通道是解决新能源消纳难的根本之策。今年5月,在甘肃省政府、湖南省政府、国家电网公司长达5年的不懈努力下,国家发改委核准了±800千伏酒泉至湖南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并于6月正式开工建设。这项工程是我国第一条大规模输送清洁电力特高压直流工程,也是目前国内直流输电线路最长的电力工程,该工程起点为甘肃酒泉,终点为湖南湘潭,线路途经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4省1直辖市,全长约2381.93公里,预计将2017年建成。届时,通过这条新能源高速公路我省每年将有约420亿千瓦时电量直流三湘大地。这一输电量,与我省2014年的新能源发电量大致相当,将有效缓解我省新能源消纳之困。

新能源消纳能力,考验更多的是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新能源将真正实现“风光无限”。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