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李冶:国家能源局从三方面推进能源装备制造

   2015-09-10 新浪财经
54
核心提示: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联合主办的2015中国国际能源峰会于2015年9月7-9日在京举办。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

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联合主办的“2015中国国际能源峰会”于2015年9月7-9日在京举办。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李冶发言。

李冶首先说到,我们国家是名副其实的能源大国,已经连续多年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总量都在全世界占第一位,能源消耗总量超过40亿吨标煤,是名副其实的能源大国。总体来讲,我觉得中国的能源,呈现了大和强的态势。什么概念呢?我觉得判断一个国家的能源产业是否强大,我觉得重要的观点,不是看总量,当然总量已经是第一了,关键是看本国的能源技术与装备,对本国能源的发展是不是能起到支撑作用。

李冶用五个字形容能源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一个字就是薄,所谓的薄就是我们家底薄。现在判断我国的能源储量,有很多标准,我最近看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写的书,他用了剩余探明可采取量,在能源储藏量是最科学最保守的数,是最小的数。按照刘董事长这本书里面用了两个数据,全世界全球的化石能源,就是煤油气,剩余探明储量1.2万亿吨标煤。中国占多少,他讲占890亿吨,不到一千亿吨。中国的煤油气剩余探明可采取量——我们中国一年消费40亿吨标煤——不到一千亿吨标煤,就是几十年。我们蕴藏最丰富的煤炭,占世界人均煤炭水平的67%,也不是最高的。资源的蕴藏我们家底薄。

第二个字就是大,我们消费总量大,一年40亿吨标煤。

第三个字是重,结构重。现在一年40亿吨标煤,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风、光、核、生物质、水占占20%多,剩下的占80%中的70%多是煤炭。化石能源里面煤炭比例也是相对比较重的。

第四个字就是高,排放高。两方面的排放,一个是污染物的排放,以粉尘、烟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为代表的污染物的排放,因为化石能源消费比例大,所以总量也大,比例也大,排放还是相对高的。第二个高,就是我们的碳排放高,消费总量大,化石能源消费比例高,二氧化碳了排放量高,我们一年排放超过80亿吨。

第五个字就是低,能效低。刚才讲了,一年消费40亿吨标煤,占全世界180,190亿吨的20%。一年GDP占全世界的10%,美国能源消费总量比我们少,GDP比我们高一倍,和发达国家比,我们GDP能耗比人家高一倍。用薄、大、重、高、低五个字形容我们国家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大概有这么多问题。这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否则影响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我们的国家能源。

李冶还表示,根据中央的要求,针对能源行业存在的问题,至少接下来有三方面的工作,第一个就是资源进一步的勘探开发。刚才讲到了,我们家底薄,现在剩余探明可采,还有没探明的。国外对我们的页岩气有很多说法,有人说我们是世界老大等等,拿工程院保守的数据,认为我们可采的页岩气应该是10万亿方,这是不得了的。第一个就是资源的勘探开发需要我们加紧做,这是保障国家能源的重要举措。

第二加大我们化石能源的加工转化方面应该按照清洁高效的方向加快技术创新。刚才讲我们总量大,结构重,排放高,这个方面都和我们化石能源加工转化是密切相关的。这方面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三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刚才讲我们的排放高,各个方面,包括碳排放,就是要靠清洁能源替代。至少三方面的工作,资源,特别是非探明的化石能源的勘探,化石能源的加工转化,加快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化应用。我想这三方面的工作是能源行业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能源产业,无论是勘探开发和加工转化和装备是密不可分的,能源装备是支撑能源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我们国家的火电是全球第一火电大国了,火电是9亿千瓦,今年年底差不多到10亿了,投运百万千瓦,比全世界加在一起还多一倍。我们大量的辅机,包括各种泵、阀等等都是国产化的,我们都能自己生产。我觉得这点非常可喜,我不知道在座的同志是不是知道,我们国内百万千瓦超出临界机组的,脱硫、脱硝、除尘都加上,工程的造价不到四千块人民币,国外同样的产品,据我们了解,设备的平均采购价在一千美元,设备和工程造价就有小一半的差距了,基本上我们国家的火电相当于国外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造价。所以才有每年一千瓦,剩余的除了出口基本上都在国内。特别是前几年,这两年有点下降了,前几年,基本上每年发电装机都超过了一亿千瓦,我们行业经常开玩笑,一年装两个英国,两个瑞典,这是我们的成就,这个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我们的核电,我们从大亚湾开始,我们基本上都是全买的,后来的阳江等等陆续开始推进国产化,经过近十年的水平,我们基本上可以达到80%左右的国产化率了。正在建设的和投产的阳江,千瓦造价在1500-2000美元之间,比火电要贵,国际水平是什么价格?最近英国启动核电,他们的机组和我们中广核在广东建的一模一样,现在正在做前期的工作,法电公司做总承包,希望中国中广核业主作为业主投资建电站。我们初步算下来,和中广核正在建的项目比的话,工程造价是中广核2.5倍,设备采购价是它的3倍。其他的领域就更多了,包括风电。

今天我们在展览会的现场看到了江苏宝生产690U型管,那是我们核电非常关键的设备,相当于我们过去的冠状动脉血管,过去全世界就三个公司可以做,日本一家公司,瑞典一家公司,和法国的一家公司,平均造价300万一吨,现在江苏这家公司造价降到70万。08年国家能源局打出一个口号,能源要发展装备需先行。把能源装备的发展作为能源工业的发展,重要的支撑基础。无论是勘探开发,加工转化,传输配送,或者终端应用都要装备。我们发电机发出来的电,70%被我们的装备用掉了。节能减排都要在装备上下功夫。

李冶接着说,我汇报一下国家能源局在能源装备发展方面要积极开展工作。一方面国务院出台了中国制造,在整个2025中国制造里面,能源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重大的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能源无处不充满着制造,无论是电,石油,天然气,煤炭,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包括电网,处处充满着制造。能源领域,涉及到装备制造的东西很多。根据国务院文件的要求,要求各个部门都要结合本行业,本部门的情况制定一个分解细化的工作规划和工作方案。现在国家能源局正在组织能源行业和能源装备行业制定中国制造2025能源行业的实施方案。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战略,这里面基本要求和原则都说了,但是更加细化的东西,应该在行业战略规划中进一步细化。

第二国家能源局出了一系列相应的专项行动计划,很多都是装备的。为了应对大气污染,我们提出来燃煤火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行动计划。我们现在化石能源比例高,燃煤高,燃煤一半用于发电,大家觉得燃煤发电可能是造成污染的很重要的因素。实际上燃煤发电已经很清洁了,我们按照三大污染物排放比,氮氧化硫、粉尘和二氧化硫比,我们基本上可以达到燃起电站的排放水平,要做深度脱硫脱硝的工作。需要大量清洁高效的发电设备,需要大量脱硫脱硝除尘环保设备,带来的市场是非常大的。

前几天我们刚刚发布了一个配电网的升级改造的行动计划。可能大家在座很多从事电网行业和输配电制造的企业。前几年我们特高压远距离输电我们是走在前面的,今年特高压开通了4条交流特高压,4条直流特高压。特高压建设高速发展。随着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我们的配电网,无论是技术和其他的方方面面,下一步配电网的改造是非常重要的,跟下一步电力体制的改革是密切相关的。最近网上说,两万亿,我们想应该差不多,也可能不止这个数。电网改造里面包含微网,包括储能,能源材料等等方方面面,包括核电,陆续有一系列的规划和我们的行动计划。

现在我们制定能源十三五的规划,按照总书记的战略思想推进能源革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能源发展的要领,但是能源的技术革命和体制革命是保障和促进能源,或者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手段。这里面特别是技术革命,应该是我们看得见,摸得见,抓得着,能源装备的技术创新是能源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

第三,从国家能源局的角度,我们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包括前期各个部门,各个行业,我们总结一个经验,或者是我们国家重大装备国产化30多年的经验,依托重大工程,推进重大装备技术国产化是最有效的。在座的很多都是装备制造业的专家,装备制造业和其他产业有很大的不同,可以通过技术含量,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价值的行业。给政策不如给机会,作为政府主管部门,为本国装备制造业,最大的政策就是给它创新提供市场的保障机制。前几年无论是核电,风电,包括我们石油、化工、天然气、煤炭的采掘各个方面都是走的这样的路,所以我们才有了能源装备的这路。下面还有很多硬骨头要啃,比如说燃气轮机,包括我们智能化的技术,都需要在上一个新的台阶,这些工作,从国家能源局的角度,仍然会坚持以往,甚至在以往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依托国家能源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依托重要的能源企业,和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共同把我们的能源装备产业搞上去。从能源局的角度来讲,能源装备的企业是共同构成能源产业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不是把它看成你是制造型企业,我是能源型企业,我是你的用户,不是这样的,我们把能源装备制造企业,看到能源行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李冶最后说,总书记在讲话当中讲到能源革命的时候,他提出了三点,第一依托市场把成熟的能源技术和装备加快推广应用。比如说大量节能减排。第二对我们重大技术项目要加紧示范。第三对已经看到市场前途的要加快研发。下一步就需要我们能源行业共同努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