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上买电付电费、自家屋顶发电上网卖电……越来越多的人们享受到能源与互联网融合带来的特色服务。
专家认为,在“互联网+”的浪潮之中,能源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将成为大势所趋,这不仅会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而丰富的服务,也将推动我国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助力我国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
当下,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过高,亟需向清洁化、绿色化转型。而风电、水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往往具有间歇性、分散性等特征,这类能源大量纳入电网,对电网的挑战非常大。
不过,伴随着能源互联网的发展,通过智能电网、微电网、特高压输电等技术推进应用,未来将更好地对分散和较小规模的可再生能源生产进行整合和利用,解决弃风弃水弃光等问题,有效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在其撰写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书中描绘了这样的愿景:“奔腾的流水、过境的大风、普照的阳光、涌动的海潮等自然界的能源,将会通过无数水轮发电机、风力发电机、光伏光热装置、海浪发电机等载体,转换成电能,造福全人类。到2050年,全球每年可生产出66万亿千万时的清洁电能,这一数字比2010年增长近10倍。充沛的电能将照亮世界每一个角落。”
记者从国网上海电力公司了解到,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已安全运行了五年,累计向上海输送清洁水电997.33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3989余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943余万吨,减少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排放300万吨以上。上海已经成为全球受入绿色能源最多的城市,上半年达到143.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5%。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认为,能源互联网不断发展,可以进一步强化需求侧的管理,实现卖方和用户之间的互联互通,帮助清洁能源的消纳利用,助力我国能源结构绿色清洁化升级。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能源研究室主任徐小杰说,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将推动能源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虚拟化方向发展。其本质是按照消费者的需求而建立的服务体系,让消费者享受安全、便捷、绿色的能源服务。电力系统将是能源互联网的主体和纽带。
目前,我国在特高压、智能电网和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等方面取得创新突破,建成一批智能电网重大创新项目。我国已成为世界风电并网规模最大、光伏发电增长最快的电网,中国电网技术装备和安全运行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已建成“三交六直”9项特高压工程,在建“四交三直”7项特高压工程。
刘振亚认为,未来几十年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期,总体分为国内互联、洲内互联、洲际互联三个阶段。从现在到2020年,加快推进各国清洁能源开发和国内电网互联、智能电网建设;到2030年,推动洲内大型能源基地开发和电网跨国互联;到2050年,加快“一极一道”能源基地开发,实现电网跨洲互联,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
“能源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认为,随着新技术不断出现,各类能源之间的互联互通成为可能。但眼下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信息的共享。比如,美国非常规油气开发之所以获得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信息披露的规定和资源的共享。我国能源领域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开放。
中国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也认为,能源本身就是一个互联互通的体系,未来发展的趋势应该是形成以买方为主导的体系。而现在我国仍是以卖方为主导的定价模式,很多能源价格仍是政府定价。这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改革。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