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6日-17日举行的全球能源安全智库论坛2014年会上,专家表示,中国能源安全面临诸多挑战,需要通过在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双重发力争夺定价权,以保障能源充足、稳定的供应。
在6月1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我国能源安全战略问题提出五点要求,其中明确表示要“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并强调“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
能否实现充足、稳定的长期供应是能源安全与否的重要表现。一国只有稳定充足的资源供应,经济才能得以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能源消耗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目前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第一大石油进口国,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也逐年走高,保障能源的稳定供应成为目前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
社科院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认为,中国当前在能源供应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石油进口源集中于中东、非洲且多为局势动荡地区,美国未来的能源政策或许会加剧中东局势动荡,因此中国需要在这些地区投入更多精力;并且,石油的海路运输受制于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很容易受到钳制;而美国今年年初确定在2017年对日本出口天然气,未来将对亚太地区天然气市场产生更大影响;此外,中国未来在世界温室气体排放谈判中可能面临愈加严峻的局面。
美国Han Capital(大汉基金)总裁刘汉兴认为,中国需要通过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双重发力来保障能源充足、稳定的供应。
他表示,一方面,在商品市场上,中国需要获取和控制更多原料来源来保证能源供应,利用自身优势从全球采购材料,争夺更多的定价权。另一方面,虽然资源价格由供求决定,但金融市场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无论是原材料或成品均没有定价权,因为中国的金融市场是封闭的,没有融入全球金融市场。在未来,中国需要在金融市场上发挥更大作用。比如,业内预测未来天然气价格还将上涨,通过金融工具的运用,就可以控制成本获取更多资源。
此外,专家普遍表示,中国需要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全球能源市场中,特别亚洲事务中,才能更好的保障能源安全,同时提升资金效率和能源使用效率。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