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波能哲学

   2018-08-22 中国能源网
43
核心提示:近期涌现的能源黑科技成果,如地磁能发电、电场能发电、宇宙能发电、引力波发电等,我们将它们概括为波能科技。对于发明者,或者

近期涌现的能源“黑”科技成果,如地磁能发电、电场能发电、宇宙能发电、引力波发电等,我们将它们概括为波能科技。对于发明者,或者知识产权拥有者们来讲,遇到一个大问题,就是以什么样的哲学来指导应用、推广。

我们最熟悉的就是物质哲学,有一个著名的唯物辩证法,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让我们应用这三大规律来看看。

应用对立统一规律,将波能科技置于传统能源势力的对立面。波能科技人员都坚信波能科技一定能够战胜传统能源势力,创造一个清洁、便利,按需供能的美好新世界。在现实中,传统能量势力太强大,可以动用国家机器来镇压能源科技新苗头。正处于“婴儿”期的波能科技,如何应对“壮年”期的传统能源势力?

100多年前,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辐射能”发电装置,他的美好心愿,就是为民众提供“免费”的电能。但是,事与愿违,他遭遇了传统能势力的封杀,摩根集团代表的“传统能源势力”催毁了特斯拉的实验室,动用国家机器,将特斯拉的科技成果“保护”起来,至今未解禁。其后,世界上出现了以太能、自由能、真空能、零点能、背景能、冷电能、冷核能、形变能、扭转能、螺旋能、普拉纳、狄雷克等“免费”发电技术,都被传统能源势力镇压。

从历史的教训看,波能黑科技不适用对立统一规律。那么我们用什么哲学,或者应用什么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来指导波能黑科技的应用与推广呢?

中国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依靠投资达到了世界第一的新能源建设规模,成为世界波能科技人员向往的“革命圣地”,寄希望中国,能够成为世界能源革命的“领袖”。

能源革命领袖,最重要的是,必须拥有指导实践的能源哲学。这种哲学,没有现成的版本,只能靠我们提高认识水平,建立起一套能源新哲学。

通过对波能的认识与实践,我们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推广能源黑科技的哲学,称为波能哲学。

波能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维度世界观,意义价值观,包容方法论。

维度世界观,就是以维度为标准认识波能。一维的波能在线上变化,二维的波能在面上变化,三维的波能在体中变化,四维的波能在环上变化,五维的波能在人类世界(视界)看来,具有无限的能量,以“核育”的方式在代际传承,以种子为例,种子是“核”的一种表现,一颗种子能“繁育”无限的后代。低维是高维的投影,高维是低维的源头。

意义价值观指意义比数量更有价值。意义是比数量更高维度的价值。一个高维度的意义,能够降维产生无限的数量价值。例如,正道的信念是高维度的能量,可以让人们在低维度的经济领域产生相对“无限”的物质财富,也就是可用数量来计量的有形财富。

包容方法论包括三大规律——

包容升维规律

联维互变规律

包容之包容规律

以具体的案例来说明。我们在传统的柴油发电机组上安装波能增能器,使其表现“节能”效果,与业主分享“节能”红利,然后与业主合作,成立“节能”服务公司,由我们来控制“节能”技术,这是第一次包容。在“接管”了节能服务公司以后,升级应用波能生能器,提高“节能”效率,这是第二次包容。然后不断用新一代波能生能器代替上一代波能生能器,直至完全用波能生能器代传统发电机组。这一过程就是包容之包容规律的表现。

在包容的过程中,我们看到,通过改变联系方式,最后用更高维度的波能生能器代替传统发电机组,就是联维互变的表现。高维度的能量可以转变为低维度的联系,反之,低维度的联系,可以升维到高维度的能量。

对上述过程进行概括提炼,我们就可以认识到包容升维规律。人类世界发展的总规律是包容升维,当维度N趋于无穷大的时候,被称之为佛,或者道,或者神。目前,人类科技实践能够操作的维度,在4维的环与5维的核之间。

在波能世界中,或者是“叠环”的世界中,包容方法论是普遍适用的。

在新时代,我们不要被传统的世界观、方法论所约束,要勇于解决思想,敢于担当,应用波能哲学,解决实际问题,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新理论支撑,增强新时代的理论自信!

2018年8月22日星期三上午7时52分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