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国家普遍倾向于采用非美元货币作为石油结算货币,人民币已成重要选项,“一带一路”的推进将对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起到关键作用。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发布的《中东黄皮书:中东发展报告(2015~2016)》指出,“一带一路”对提升我国能源安全意义深远。
石油供求关系是目前中国与中东国家,特别是与该地区石油输出国之间最主要的经贸合作关系。中国是中东国家最大的石油出口市场,2015年占中东石油出口总量的17.5%。中东也是中国最大的石油进口来源,在2015年的中国石油进口中占比46%。
课题组认为,对于中国与中东石油输出国而言,双方的石油进出口合作早已超出一般性贸易问题,而是直接关系到双方的经济安全,是双方重大国家利益所在。中国和中东石油输出国的石油进口安全与出口安全实际上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双方相互依赖,难以分割,中国和中东国家正在形成一个能源安全共同体。
事实上,从国际能源市场的发展前景来看,中国与中东的能源联系近年来已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资料显示,从能源生产领域来看,中国的石油企业有“走出去”的需求,正在着力突破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朗和伊拉克等主要油气产出国在油气工业上游领域对外国直接投资的严格限制或投资禁令。从运输通道安全来看,中国和中东国家都需要保障国际石油和天然气运输通道的安全,包括共同开辟可绕过马六甲海峡的油气管道、运河等更加多样和便捷的运输通道。
值得关注的是,从国际石油价格来看,报告认为,石油进口国和出口国都不希望国际油价产生剧烈波动,伊朗等国已经从西方的单方面制裁中看到继续使用美元作为石油结算货币的巨大风险,普遍愿意采用非美元货币作为石油结算货币,人民币则成为了一个重要选项。未来,中国和中东国家共同维护和提升国际石油与天然气运输通道的安全,维持石油输出国和进口国都可以接受的合理石油价格,探索使用非美元货币结算石油贸易等,都可以成为双方共建“一带一路”的努力方向。
“上一轮全球化,全球受益不均。即使受益的国家,内部受益面也严重不均。比如美国GDP在上一轮全球化中翻了一番,但人均收入中位数却出现下降。美国99%的财富集中在不到1%的人手里,所以会出现‘特朗普现象’。”中国中东学会会副会长、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院长李绍先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接下来怎么走?中国现在推出“全球化2.0”,“一带一路”就是中国对全球化下一步走向提出的方案,中国未来将成为本轮全球化的引领者,而这也必将对我国能源安全提供最重要的保障。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