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美升级对俄能源巨头经济制裁助中企撬开油气装备市场

   2014-07-21 中国起重机械网
62
核心提示:美国奥巴马政府周三升级对俄罗斯的制裁,对俄罗斯国有石油巨头OAORosneft和其他大型企业施加种种限制。美国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正

美国奥巴马政府周三升级对俄罗斯的制裁,对俄罗斯国有石油巨头OAORosneft和其他大型企业施加种种限制。美国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正在为中国油气装备行业撬开一扇期望已久的大门。

近一段时间,俄罗斯石油企业与国内油气装备制造商杰瑞集团(002353.SZ)的沟通互动正前所未有的频繁。“几乎一夜之间,俄气、俄油、苏尔古特等俄罗斯油气巨头都在积极的与我们进行商务交流,这是以前难以想象的”,杰瑞俄罗斯市场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固井设备、连续油管设备等常规产品外,压裂车组、移动式钻机等大单也是这些油气巨头关注的重点”。

经济制裁波及美国油服公司

在业内人士看来,美国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虽然不是这种市场转移的全部原因,但一定是最初的导火索。

“自乌克兰危机爆发至今,美国已对俄罗斯展开了3轮经济制裁,数十名俄罗斯高官和企业负责人被列入制裁黑名单,俄罗斯国内最大石油企业--俄罗斯石油公司也在其中。一位行业人士分析道,”以往,俄罗斯利润丰厚的油田设备和油田服务市场主要由哈里伯顿、国民油井华高等美国公司把控,如今这些公司已受到波及。”

此次,受美制裁的俄四家企业分别是∶俄罗斯最大的石油生产商Rosneft;俄罗斯第二大天然气公司OAONovatek;同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垄断企业存在关联的银行OAOGazprombank;俄罗斯国有开发银行Vnesheconombank。这四家企业均被纳入美国财政部制裁名单。

对于俄罗斯四家主要企业,美国财政部现在限制他们与同美国存在关联的个人或银行进行股权融资和中长期债务融资。美国财政部并没有冻结这些企业的资产,也没有阻止美国公民或和美国存在关联的企业同这些俄罗斯企业进行日常业务往来。

但对俄罗斯而言,无论这种影响的大小如何,他们都要将目光转向新的油田设备和油田服务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不断的将深埋地下、价值8.2万亿美元的油气开采出来。

据美国能源署(EIA)数据,凭借现有的油田,俄罗斯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原油生产国,2013年俄罗斯的原油日出产量为1000万桶。但要维持这个水平,俄罗斯就需要采用最新的设备和技术来开采西西伯利亚地区的页岩油。俄罗斯市场水力压裂设备总水马力到2018年底将增长至现在的两倍。

“与北美、欧洲的油田装备制造商、油田服务商相比,中国企业在技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更具成本优势。荷兰皇家壳牌公司今年4月就表示,将在美国的页岩气开发过程中使用的更多中国油气设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这对油气公司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上述业内人士进一步分析道。

中俄蜜月或惠及油气装备行业

在另一方面推动中俄油气装备市场发展的,是中俄能源合作久违的“超级蜜月”。

今年5月21日,就在乌克兰危机最紧张的时期,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上海共同见证了中石油和俄气4000亿美元天然气大单的签署。而这一合作的达成,无疑大幅提升了俄油气公司采购中国油田设备、服务的积极性。

“虽然中俄油气大单的具体条款目前均处于保密状态,但坊间已有传言称其中部分条款与中国油气装备采购相关”,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传言的真假暂且不论,但目前中国油田设备的技术水平已达世界一流却是不争的事实,完全可以替代美国油服公司在俄市场的角色”。

2014年3月,全球最大的增产完井设备商、全球领先的连续油管制造商杰瑞集团发布全球功率最大的压裂装备--阿波罗涡轮压裂车,其输出水马力接近北美最大压裂设备的两倍,一举将油田压裂作业带入涡轮时代,这一事件可看做中国油气装备发展现状的缩影。

“市场虽然尚未完全打开,但通过以往的积累,目在俄罗斯及其周边独联体地区,也有近百台杰瑞设备处于作业状态,作业区域已至北极圈内”,上述杰瑞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所有设备都已针对俄罗斯特有的作业环境进行了专门的改造升级,特别在产品的耐寒性上,均可进行零下40度的超低温作业”。

相关数据显示,作为全球第二大水力压裂市场,中国高压泵的压力总量达310万马力,仅次于发展已久的北美市场。其中,民营上市公司杰瑞集团与中石化旗下的第四石油机械厂技术优势十分明显,分别占据了近45%的压裂车市场份额,且杰瑞还具备十分丰富的海外作业经验。同时,在与压裂设备配套的钻机、连续油管、液氮、带压作业设备等产品的研发制造领域,中国也都拥有丝毫不逊于北美市场的成熟产品和技术,完全能满足俄市场未来发展的需求。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