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中兴通讯发布2019年半年度报告及2019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报告显示,2019年1-6月中兴通讯实现营业收入44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1%;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1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8.8%;基本每股收益为人民币0.35元。预计2019年前三季度将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8亿元人民币至46亿元人民币。
中兴通讯坚持战略聚焦,持续强化5G端到端创新研发投入,增强5G人才培养与储备力度。2019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64.7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4.5%,较上年同期的12.8%上升1.7个百分点。
中兴通讯致力于构建5G时代自主创新核心竞争力,重点投入基础操作系统、分布式数据库、核心芯片等领域。中兴通讯新一代5G无线系统芯片和承载交换网芯片进入产品导入阶段。7nm工艺芯片已经完成设计并量产,并开始投入到5nm工艺芯片研发中。同时,中兴通讯将在新技术研发方面密切协作,加快芯片在领先工艺、先进封装、核心IP及新材料应用等领域的研发进度。
中兴通讯自研操作系统在电信、高铁、电力、工业、汽车等多个关键行业获得广泛应用。在分布式数据库领域,中兴通讯推出的金融级交易型数据库GoldenDB,申请专利超过100件,是唯一50项评测全部满分通过信通院分布式事务数据库能力认证的产品。
在创新人才方面,中兴通讯加强高端创新型人才引进力度,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下半年联动全国高校拟吸纳5000+ 5G创新人才,进一步提升公司创新实力。截至2019年6月30日,专利申请量超过7.4万件,全球授权专利数量超过3.6万件,5G战略布局专利超过3,700件。中兴通讯是全球5G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的主要参与者和贡献者。基于德国IPlytics统计,截止6月15日,中兴通讯已向ETSI披露5G相关标准必要专利1424族,位列全球前三。在网络安全方面,中兴通讯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端到端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在南京、罗马和布鲁塞尔开设三个网络安全实验室,为客户和监管机构提供透明化的安全验证。
中兴通讯秉承积极稳健的经营策略,在5G发展的关键窗口期拓展新的成长空间,积极参与运营商网络建设与技术演进,凭借长期的技术积累及核心产品竞争力,抓住5G技术变革机遇,实现有质量的增长。截至上半年,中兴通讯已在全球获得25个5G商用合同,覆盖中国、欧洲、亚太、中东等主要5G市场,与全球60多家运营商展开5G合作,全面参与中国5G网络规模部署。
报告期内,中兴通讯持续聚焦运营商主航道,进一步强化在5G无线、核心网、承载、芯片等技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无线方面,5G端到端商用产品和解决方案、全系列NR产品实现全频段、全场景覆盖。5G关键技术Massive MIMO具有五年商用实践经验,业界领先;5G NSA&SA双模基站全面支持运营商网络架构灵活选择及平滑演进;Common Core实现2/3/4/5G/fixed全接入和全融合,同时支持SA和NSA,为运营商节省40%投资;5G网络切片商城方案在伦敦5G World峰会获得网络切片贡献奖;自研系列化AI Engine支持5G全场景智能化。服务全球超过160个LTE/EPC商用网络,全球4G基站累积发货份额接近20%;NFV全球超过450个商用和PoC案例,NB-IoT综合技术竞争力位列第一阵营。
有线方面,5G承载端到端产品在全球完成30多个商用局和现网实验,三合一自研芯片实现业界最低时延。OTN超100G网络性能领先,200G规模商用,单载波400G刷新最远传输距离纪录。光接入旗舰TITAN容量和集成度行业第一,嵌入式MEC实现边缘云与接入网元融合,助力浙江移动节省60%上行带宽,提升用户视频观看体验。大视频系统总容量过亿,智慧场馆方案在国内多个重要体育赛事实现应用。
消费者业务领域,与全球超过20家运营商开展5G终端合作,拥有系列化多形态5G终端产品线。2019年上半年,中兴天机Axon 10 Pro 5G版在全球多国陆续发布,并已于中国、芬兰、阿联酋正式开售,成为中国、北欧和中东第一部商用5G手机;中兴5G室内路由器 MC801获得工信部颁发的5G终端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将在国内市场正式投入商用。
2019年上半年,中兴通讯在工业互联网、大视频、车联网、媒体、能源、公共安全、医疗、教育、生态环保、交通等行业领域形成超过30个5G+系列解决方案并成功实践50多个示范项目,与超过300个行业客户建立战略合作,合力部署业务应用,与超过200家行业领先的产品提供商达成合作,推出面向不同行业基于5G的解决方案。
面向未来,中兴通讯将进一步整合内外部资源,聚焦主流市场和主流产品 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市场占有率;聚集一流人才,加强合规和内控,不断完善公司内部治理;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聚焦5G端到端布局,在5G投资建设高峰期来临之际,进一步保持可持续发展创新实力,实现有质量的增长。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