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传言多日的神华集团与国电集团重组,又有最新消息传出。6月27日,有消息称,神华国电重组筹备组已经成立,若消息属实,意味着神华集团与国电集团的重组已进入到实质阶段。神华集团与国电集团煤电企业的联姻,如何整合资源、未来如何发展都备受关注。合并后可以使企业发展更稳定,煤电联动的效果更明显,但同时对于行业内其他玩家或将带来不小冲击。
再传合并
根据此次消息称,神华国电重组筹备组已经成立,由国电集团董事长乔保平任组长,成立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可能性大。国企结构调整基金正筹备组建混改子基金以及海外并购子基金,目前方案已成形。国家层面也在探索研究组建一个混改基金以推动国企混改。
神华集团参与的重组消息并不鲜见。神华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国神华与国内五大电力集团之一的国电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国电电力在6月4日均发布公告称,将于6月5日起停牌,控股股东拟筹划涉及公司的重大事项。这被业界猜测为两家公司或正进行重组。
与此前披露的神华、大唐、中广核合并方案不同,国电集团成为新一组央企重组的主角之一。
中国神华在此前的公告中称,6月2日接到控股股东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知,获悉其拟筹划涉及该公司的重大事项,该事项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尚需获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为避免造成公司股价异常波动,经公司申请,公司A股股票自2017年6月5日起停牌。国电电力也在同日的公告中表示,6月2日接到公司控股股东中国国电集团公司通知,获悉其拟筹划涉及该公司的重大事项,该事项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公司股票自2017年6月5日起停牌。
如果真如消息所称,神华集团与国电集团的合并意味着“中国神电”呼之欲出,合并后企业或将成为煤炭、火电、风电领域首屈一指的超大型企业。不过,对于合并传闻,神华集团与国电集团均未做出回应。
仍存变数
作为国内五大发电集团之一,国电集团2016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可控装机容量1.43亿千瓦,发电业务整体营收507.24亿元,拥有国电电力、国电科环等多家上市公司。截至今年4月,神华集团企业总资产达1.01万亿元,国电集团资产总额超过8031亿元。若能够促成两家公司合并,资产规模将远超此前合并的宝武集团、中国中车等超大型公司。
在两家企业中,涉及到多项业务,包括煤炭开采与销售、发电与热力生产、港口铁路航运、煤化工、金融、节能与装备制造等,横跨多个行业门类。其中煤炭、发电是主要板块,其他行业均是与两大主业相关联的辅助性行业。未来煤炭、火电、风电是三个主要发展方向。
如此繁多的业务,两家企业合并后如何整理备受关注。有分析称,依照其他集团重组或改革的经验,集团公司层面的合并,首先会将公司资产重新梳理分配,走专业化分工的路线。在合并步骤上,一般采取上市资产置换优先,随后集团合并的步骤,如南北车合并时,就采用了先合并股份公司、后合并集团公司的重组步骤。
电力方面专家何晓萍表示,目前最主要的还是要等两家企业合并的方式出台。煤电企业的合作,可以化解一部分风险。如果双方保持稳定的长期合作,是可以保障互相产品供应价格的,这比起重组更具可操作性。
关于此次重组,何晓萍表示还存在很大的变数。“两家企业或许会有两条路可以走,或是完全重组,或是双方拿出优质资产来成立一个新公司进行运营,在没有发出具体的重组方案时,都存在变数。”何晓萍表示,如果两家企业的合并重组是为了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重组的必要性并不大于分别运营。
影响待察
业内人士表示,若将上下游的企业合并在一起,能为电力口提供稳定、大量、长期的煤炭供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煤电长期存在的矛盾。同时,也有利于建立起跨行业、跨所有制、跨领域的煤电于一体的超大规模能源企业。
对于两家企业合并的原因,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国资委希望将企业减少,但同时又要将企业做强做大,另外,与电价机制有关,目前煤电的联动不同步,使得上下游有相互联合的动力,从而促使企业更加稳定。由于此前两家企业同时停牌,因此,此次传出的消息有很大的可信度。
有分析称,如果二者真合并,将影响煤炭、电力两个行业的格局。但林伯强却持有不同观点,林伯强认为,合并后两家企业确实可以成为一家巨型公司,上下游可以实现互补。但实际上,企业的合并对于整个行业的影响并不会太大,虽然神华集团是整个行业的巨头,但实际仅能占到全国10%左右的份额,要想有强有力的话语权,还需要占到30%以上,因此,合并后并不能决定整个行业的走向。
何晓萍表示,在风电方面,两家企业的合并确实是可以成为世界第一,由于我国是世界风电装机量最大的国家,如果在国内企业中拔得头筹,自然也将成为世界第一的企业。火电方面,目前煤价变动不大,行业趋于稳定,但未来一旦用电紧张,煤价上涨,对于神华集团和国电集团重组后来说影响并不大,但对于其他火电企业来说却不容乐观。因此,一旦两家企业合并的这一巨头出现,对于其他企业来说也增加了很大压力。另外,两家企业合并后,效率是否能够提升也并不明确,整合的难度也比较大。对此,林伯强也持有同样看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