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中国还应从能源商品化、创新、全球化等角度向美国学习

   2017-11-29 中国发展网
57
核心提示:近日,由察哈尔学会、创新绿色与学习文化沙龙共同主办的察哈尔学会能源外交论坛暨创新绿色文化沙龙专题报告会在京举办。本次会议

近日,由察哈尔学会、创新绿色与学习文化沙龙共同主办的察哈尔学会能源外交论坛暨创新绿色文化沙龙专题报告会在京举办。本次会议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原主任、扎耶德未来能源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李俊峰主讲“中美关系与能源格局”。

察哈尔学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能源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前驻沙特大使、中国中东问题前特使吴思科在会上表示,能源是立国之本,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他认为,在新时期,我们要在保证传统能源供应的同时探讨新的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中国是石油消费大国,但我国在能源价格等方面的话语权与地位不符。在新时期大国外交的背景下,提升我们在这个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就是我们面临的新使命。”

在11月9日举行的中美企业家对话会上,中国商务部部长钟山透露,在特朗普总统访华期间,两国企业在两场签约仪式上共签署合作项目34个,金额达到2535亿美元,其中双边能源合作项目占据多数,俨然成为了中美经济合作的“重头戏”。

李俊峰表示,中美两国分别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两者的关系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左右着世界格局,同样也在能源领域左右着世界的格局。他指出,在过去的50多年间,中美经济的差距在不断的缩小,但是两国在全球能源问题上的影响力的变化远远高于经济的影响力。中国的GNP大体上占全球的15%左右,但能源占比已高达24%,而美国经济总量仍高于中国,但是中国的能源消费量已比美国高出了34%。特别是2016年两国能源在全球能源格局中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进入21世纪后,美国、中国共同改变了整个世界的石油天然气供需格局,中国正在接替美国成为最大的油气资源进口国和最大的对外投资国,两国的能源政策也随之改变。

在能源政策的制定上,中美两国在相互借鉴中保持着竞争。中方以“能源供应的主动权应掌握自己的手中”为准则开展能源合作,从能源独立向能源集体安全过渡。美国则是坚持市场主导,从能源集体安全,走向能源独立。中国的能源政策在技术层面、企业层面对美国的能源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美国的能源政策(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促进了中国能源政策的改变。中美两国能源合作的渠道遍及民间、企业、技术、政府等多个领域。双方的合作仍然存在着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

中美两个大国都是经济和技术创新活力最大的国家,但是随着经济实力和能源消费总量的此消彼长,中美关系对未来世界能源格局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影响。过去,美国引领和推动了全球能源清洁化的进程,中国扮演了一个参与者,或者追随者的角色。现在,美国、欧盟和中国共同推动了全球能源低碳化的进程,中国完成从一个参与者到贡献者的转变。未来,中国、欧盟和美国将会共同引领全球完成由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的转型。中美之间短期的焦点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合作与斗争,而长期的焦点是能源革命的领导力的合作与竞争。

对于中国能源观念,李俊峰认为,中美之间的发展战略基本一致,中方还应从能源商品化、创新、全球化等角度向美国学习。“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两国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在能源领域也是如此。

察哈尔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周虎城在会上表示,能源斗争长期存在,从只有斗争到在斗争中合作,再到合作中斗争,能源竞合生态正在形成;能源自主必须坚持,但自主不是指能源生产,而是通过外交、“一带一路”等渠道做到能源领域的攻守兼备,实现能源控制自主;技术创新任重道远,虽然中美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中方仍应大力发展技术,包括新能源技术开发领域,争取实现“弯道超车”;公共外交大有可为,美国在对华、对日等国做了很多有关能源政策的公共外交工作,以色列、沙特也在美国开展了不少有关能源的院外游说,中国在相关能源外交领域应该深度布局,为我国能源安全增强国际游说能力,创造更好的国际能源环境。

此外,察哈尔学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能源外交中心首席顾问,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前国防武官王海运少将还表示,中美之间面临着修昔底德陷阱,面临着国际政治的结构性矛盾。在安全层面,不论是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还是特朗普的“印太战略”,对中国都是很大的遏制。美国的绝对安全建立在其他国家相对安全的基础上,中国要打造统一战线,打造周边紧密的朋友圈,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建立新兴国家统一战线,来应对美国的遏制。在能源层面,他认为中美两国都是能源生产大国、能源投资大国、能源消费大国和能源创新大国,在这四方面中美两国对世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21世纪,中国应致力于全球能源合作而不应过度开发本国能源,关键点是要解决能源进口的多元化问题,建立几大石油进口通道。在外交层面,能源外交是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察哈尔学会也将继续努力们推动中国的能源外交、公共外交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