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能源格局中,以页岩油气为代表的非常规能源近年来异军突起,发展迅猛,成为全球新增化石能源供给的主力。
有人甚至认为,我国正在经历一次深刻的能源结构转换——由以煤炭(或石油)为主向以非化石(或可再生)能源为主转换。我国在非常规能源勘查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能源需求结构的调整优化提供了重要资源保障。
可以说,非常规能源正跨步走进人们的生活。在前不久举办的2017中国探矿者年会第七版块上,与会专家详细介绍了我国非常规能源的相关情况,展望了其勘探开发的前景。
“非常规”优势凸显
比较清洁潜力巨大
非常规能源又称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即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主要包括致密油、页岩油、稠油、油砂、油页岩,以及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甲烷水合物等。
事实上,相对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非常规能源资源的优势凸显。以天然气为例,它比较清洁,与等热值燃料相比,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煤炭少近一半,比石油少近30%,其他污染物排放也少许多。同时,它的开发技术比较成熟,使用成本较低,可以替代煤、石油,用途广泛,不受气候影响,输送便利,供应稳定。有数据显示,目前,非常规石油储量与常规石油基本相当,非常规天然气储量则是常规天然气的8倍有余。与此同时,新能源开采利用技术也日臻成熟,便利性逐渐提升,成本迅速下降,成为新增能源供给中的主力。
再以煤层气为例,从狭义上讲,它是一种赋存于煤层及其邻近岩层之中的以自生自储式为主的非常规天然气。它的基本特点是煤层为主、自生自储、吸附为主、降压解吸。与常规天然气相比,煤层气单井产量不如常规天然气高,但气井服务年限会相对较长,虽然前期投入大,但是投入回收期长。
从煤层气资源评价上看,国土资源部最新评价表明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2015年动态评价全国煤层气地质资源30.05万亿方,可采资源12.5万亿方,全国分5个大区,华北区资源最丰富,地质资源占比46%,可采资源占比41%;我国煤层气资源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沁水等盆地。
“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对缓解能源的供需矛盾、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解决煤炭开采安全问题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土资源部油气储量评审办公室主任韩征介绍,目前,俄罗斯、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果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在全球较高。
而近几年常见报端的页岩气是指赋存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以吸附和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非常规天然气。它的成分以甲烷为主,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和化工原料。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副主任翟刚毅介绍,目前,我国的页岩气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一,类型多、层系多、分布广、总量大,已形成重庆涪陵、四川长宁、威远三大产区,探明储量5400亿方。
地热能则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储量大、分布广,具有清洁环保、用途广泛、稳定性好、可循环利用等特点。与风能、太阳能等相比,地热能不受季节、气候、昼夜变化等外界因素干扰,是一种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下转3版)(上接1版)
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其中,浅层地热能年可采资源量折合标煤7亿吨;中深层地热能中低温地热资源年可采量折合标煤18.8亿吨,中-高温地热资源发电潜力达996万千瓦;干热岩正处于探索阶段。
干热岩是埋藏于地表2千米~3千米及以下、无裂隙、自然温度大于200℃的岩体。我国干热岩资源潜力巨大,具有开发利用前景。
总体处于初级阶段
勘探开发刚刚起步
尽管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非常规油气地质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在地质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国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
其中,对于煤层气的发展现状,韩征表示,从煤层气探明储量上看,2009年以来,全国煤层气探明储量有了较快增长;已探明的煤层气主要分布在山西省和陕西省的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中石油、中联煤公司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6159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9%;探明了1个特大型、2个大型、16个中小型煤层气田,储量丰度中等为主。从煤层气开采进展上看,煤层气开发总体处于规模化开发初级阶段;我国煤层气开发分布比较集中;从勘查开采技术上看,初步形成了我国煤层气勘查开采工程技术系列。
“目前,我国地热产业初具规模,地热资源勘查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河北平原地区、豫北-豫东-鲁西南地区、陕西关中和山西太原四个规模化勘探主战场,为地热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公司地热开发专家周总瑛向与会者介绍说,目前该公司已大力发展“地热+”新能源业务,产业链不断完善,核心技术体系初步形成,形成全球第一个地热供暖碳资产方法学,碳资产管理取得了突破,组建了国家地热能中心,组织成立了地热能标委会,成立了中冰地热技术研发合作中心。
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副局长兼中国地调局浅层地温能研究与推广中心主任卫万顺则重点向与会者介绍了科学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地热方面的情况。他表示,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包括资源评价、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工程施工等各个环节配套完整的技术工作体系,正在实施并完成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资源调查评价与研究项目。
谈到干热岩勘查开发发展历程与趋势,现任职于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主要从事地热/干热岩资源调查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师李胜涛表示,我国从1993开始开展干热岩的试验,但并未成功实施,真正开始对干热岩的研究是从2010年,国土资源部公益行业基金的“中国干热岩勘查关键技术研究”。2016年,地热能首次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目前,我国的干热岩地质勘查技术要求制定刚刚起步。
“干热岩研究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十三五’期间,我国有望建成首个干热岩开发利用示范工程。”李胜涛说。
新方向带来新机遇
规范完善提上议程
可以说,作为新能源资源,非常规能源才刚刚起步,其勘探开采也存在不少问题,但整体而言,前景可谓一片光明。毫不夸张地说,目前非常规能源已经成为新增能源供给的主力。
2016年11月,国家能源局出台了《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为煤层气的开发提供了行动指南。
但不得不面对的是,由于资源地质条件复杂,现有成熟技术难以简单复制推广,产能建设产量到位率低;受气价下降等因素影响,企业效益不佳,勘探与开发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煤层气开发仍存在一些问题。
“我国煤层气管理体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韩征介绍说,问题主要表现在:煤层气探矿权登记面积与油气相比偏少;煤层气与煤炭企业之间存在矿权重叠问题;办理采矿权时环境评价、土地复垦评估等工作难度大,时间长;工农关系问题突出。
韩征表示,煤层气开发是一个慢活、细活,因此要统一认识、坚定信心。
“‘十三五’发展规划,为地热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总目标,指明了方向,带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周总瑛对今后地热产业的发展前景信心十足。
对于如何更科学地推动煤层气产业发展,韩征表示,一要加大煤层气勘查力度,积极寻找优质储量,为上产打下资源基础。以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为重点,扩大储量探明区域,增加探明地质储量。二要实现两大产业化基地快速上产,新的开发试验区建设合理布局。三要加强科技创新和质量管理,提高单井产气量,改善企业效益。我国煤层气地质条件复杂,总体单井产气量低,企业效益差。建议加强以“提高单井产气量”为目标的科技攻关与质量管理。四要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一套与煤层气产业特点相适应的管理体系。
“我们要探索与煤层气勘探开发一体化特点相适应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试采证制度,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吸引民企等投资主体进入煤层气领域,发挥国企、外企、民企多元投入的积极性,营造充满生机的投资环境。另外,要与地方政府密切配合,积极拓展市场利用渠道,完善煤层气管网,尽量提高煤层气的利用率,减少排空现象。”韩征说。
对于浅层地温能的利用,卫万顺认为,各地已颁布浅层地温能利用相关鼓励政策,对浅层地温能项目建设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但目前部分地方申请补贴程序繁琐、时间周期较长,不少项目申请不到或者项目结束很久之后才能拿到补贴。因此,为使更多更好的浅层地温能项目享受政府补贴政策,政府管理部门应当缩短相关审批周期,简化审批程序,加快推动补贴资金落实到位,使之达到政府决策初衷。
李胜涛也对干热岩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是技术总结,规范引领。开展干热岩勘查技术要求编制工作,使干热岩地质勘查、资源评价、选区评价有据可依。二是面上开展、点上突破。同步推进区域级(D级)和场地级(B级)干热岩调查评价。三是示范引领、技术攻关。加大干热岩勘查开发投入和EGS关键技术攻关,早日实现我国首个EGS示范工程与科研基地。四是理论提升,技术创新。创新干热岩成藏理论与工程化技术体系,填补相关研究领域空白,促进我国干热岩理论体系建立和开发技术研发。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