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发展循环经济 保障能源环境安全

   2015-04-27 中国能源网
61
核心提示:近日重要的能源相关新闻主要有:一是经国务院批准,发展改革委下发通知,决定自4月20日起,将全国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

近日重要的能源相关新闻主要有:

一是经国务院批准,发展改革委下发通知,决定自4月20日起,将全国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降低约2分钱,工商业用电价格平均每千瓦时降低约1.8分钱,以降低企业成本,稳定市场预期,促进经济增长。

二是秦皇岛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环渤海地区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442元/吨,比前一报告期下降了8元/吨。

三是地球日宣传再次警示中国能源安全与环境安全。

四是中国节能减排、治理环境污染、降低碳排放业绩获得国际组织认可。

五是20日发改委了《2015年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大力推进园区和区域循环发展。开展25家左右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力争实现50%的国家级园区和30%的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目标。

六是国外科学家提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可转化为巨型地下电池。

在国际油价下跌和国内煤炭价格下跌形势下,中国开始降低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工商业电价,这将降低工商企业成本促进经济增长,这是工商界早已期待的好事。而煤价进一步下跌对中国80%以上亏损的煤炭企业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2014年中国煤炭消费下降2.9%,中国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果,水电、风电、太阳能等等可再生能源发展,更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均是煤炭消费下降的原因,中国煤炭业未来发展应当关注清洁煤技术发展和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第46个地球日主题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宣传活动中,科学家提出了地球超载问题。世界自然基金会每隔两年发布《地球生命力报告》,试图用直观的数据描述地球正在发生的变化。最新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14)》显示,人类对地球资源的需求已超过自然可再生能力的50%,需要1.5个地球才能承载目前人类的生态足迹。

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中国生态足迹报告》指出,中国人均生态足迹大约是中国生态承载力的2倍多。世界自然基金会提出了“一个地球”理念:保护资源、提高生产效率、转变消费模式、引导资金流向、实行公平的资源管理。

专家指出,2014年中国进口煤29122万吨、原油30838万吨、铁矿石93251万吨、铝矿1622万吨、氯化钾804万吨,进口大豆7140万吨,进口的玉米、小麦、水稻、谷物1951万吨,两者相加达到9091万吨,大口径粮食依存度已经占到15%,加上其他作物进口量相当于9亿亩耕地,在地缘政治不稳的条件下蕴含风险。

中国每年消耗大量化石能源给中国环境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据统计中国二氧化硫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66%,氮氧化物超过81%、一次性细颗粒物(PM2.5)超过96%、氨超过52%,河北、天津、河南、山东四项污染物排放均超过环境容量一倍以上。

中央政府先后提出了推动能源革命、建设生态文明和向污染宣战,近年来取得了良好成效。据统计显示,2014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0.7%,这是近些年来首次下降。这表明中国正在积极减少煤炭消费和碳排放,并且已取得了实质性成果,同时经济依然保持良好的势头,经济结构重心也在从重工业逐渐向污染少的服务业转移。此外,中国大力植树造林功不可没,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期刊上的研究表明,近年来全球植被覆盖率呈现上升趋势,2003年以来全球植被总碳储量增加了约40亿吨。

针对下调电价,发展改革委表示,各地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具体降价标准原则上根据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和当地煤价变动情况确定;降低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形成的空间,除适当疏导天然气发电和脱硝、除尘和超低排放环保电价等矛盾外,全部用于降低工商业用电价格;解决遗留的江西、贵州和新疆三省区工商用电同价问题,全国除西藏外全面实现工商用电同价,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

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15年循环经济推进计划》,提出大力推进园区和区域循环发展。

发改委、财政部将制定发布《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中期评估及考核验收管理办法》,完善园区循环化改造评估标准,对已实施循环化改造的部分园区进行中期评估;开展25家左右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出台《园区循环化改造指南》,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专家巡诊活动,组织召开园区循环化改造现场会,推动各地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力争实现50%的国家级园区和30%的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目标。这无疑是国家推进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重大举措,能源界应关注这一投资发展机遇。

在维也纳举行的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全体大会上,美国科学家提出二氧化碳可转化为地下巨型电池,这一方法既能存储额外电力又“锁住”温室气体。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提出,如果存储的二氧化碳可以用来“装”多余的能量,产生的经济效益将能推动该技术进步。

据媒体20日报道,布希切克研究团队提出,多余的能量可以通过两种形式储存:压力和热量。用过剩电力驱动泵将超临界二氧化碳——一种液体和气体的混合状态——注入5公里到10公里深处沉积岩内的地下盐水中。地下盐水与另外一套管道接通,泵入的二氧化碳就可取代一些盐水,被汲取到地面上。

多余的能量还可用于加热盐水,使其流进更深处的岩石中,从而将热量有效储存起来。当热盐水与二氧化碳接触时,会导致二氧化碳膨胀,压力增大。通过让二氧化碳减压,就能重新收集热量,用于驱动超临界二氧化碳涡轮机,其效率比蒸汽涡轮机高50%。

研究团队的模型表明,这一系统可以重新收集多达96%的存储热量。这将解决可再生能源动力不稳定问题。中国应当关注并追踪这一研究成果。

(秦京午:资深能源评论员,原人民日报高级编辑。1951年出生,1977年冬参加高考,次年春入南京师范学院(现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专业学习,1982年获得文学学士,同年进入人民日报,并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85年获得法学硕士,参与创办人民日报海外版,负责地矿、能源、机械、环保、海洋、国土等领域报道。2011年底进入中国能源网。)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