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发展能源需关注控制总量因素

   2014-09-29 中国能源网
43
核心提示:近日与能源相关的重要新闻较多:首先是联合国召开气候峰会,国家主席习近平特使、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提出: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近日与能源相关的重要新闻较多:

首先是联合国召开气候峰会,国家主席习近平特使、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提出: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建立碳交易市场等等应对气候变化措施。中国未来能源发展应当在此限制条件下发展。

二是中国节能减排取得进展,碳排放强度下降,累计节能量占全球58%。

三是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近日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考核办法(试行)》即将出台。

2014年联合国气候峰会23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峰会开幕式上呼吁国际社会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致力于在2015年达成一项新的气候协议。

气候变化正在威胁来之不易的繁荣和数十亿人应该拥有的机会,成为当今时代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人文、环境和财政代价正日益变得无法承受,成为人类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潘基文强调,所有人和国家都无法免受气候变化影响,因此他呼吁各国政府致力于在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一项具有普遍意义的气候协议,为在本世纪末将地球的升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贡献应尽的力。

第69届联合国大会主席萨姆•库泰萨致辞说,气候变化是一个迫在眉睫的挑战,也可能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威胁。它不但影响人类生活,而且会抑制消除贫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努力。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使、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同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联合国气候峰会,发表题为《凝聚共识落实行动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讲话,指出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愿与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

张高丽表示,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近期又出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确保实现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中国致力于积极推进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和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3年与2005年相比,中国碳排放强度下降28.5%,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25亿吨。

张高丽指出,中国将尽快提出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碳排放强度要显著下降,非化石能源比重要显著提高,森林蓄积量要显著增加,努力争取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尽早达到峰值。

中国将加快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加快建立碳交易市场,强化技术创新,增强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意识,努力走出一条发展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事业。中国愿与各国加强沟通,凝聚共识,同舟共济,负起责任,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共创人类美好明天。

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中国能效产出显著提高,截止到2013年减少了25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在进一步努力下可以完成“十二五”碳强度下降目标。

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中国从1990年到2010年通过节能提高能效,产生累计节能量占了全球58%,其中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虽只有9.8%,但是绝对量可观;从2005年到2013年,水电装机容量翻一番,风电容量提高了60倍,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提高了280倍,整个中国的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占了全球的24%。

目前中国对能源的消费总量、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进行控制的方案正在论证当中,不久将出台总量控制的能源政策。谈到目前对碳强度的控制工作,解振华表示“十二五”的碳强度目标是能够实现的,但还要克服很多困难。

中国碳排放强度目标是在2005年的基础上到2020年降低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要达到15%,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解振华承认:任务艰巨,但截止到2013年,碳强度已经下降了28.56%,相当于减少了25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森林蓄积量已经提前完成13亿立方米的任务,达到了20亿米。

此外,中国碳交易7个试点市场运行一年,成交量达1100多万吨二氧化碳,成交额为5亿多元,为进一步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碳交易市场总结了经验和办法。未来环保催生的更多市场产值有着良好预期,预计到2015年“十二五”结束的时候,环保产业年产值可达4.5万亿,吸纳就业人口3千余万人。解振华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并不矛盾,如果处理好了,可以双赢。

据报道,从2006年就开始谋划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考核办法(试行)》即将出台。配额指标是指本地区消费的可再生能源电量与全社会用电总量的占比。《考核办法》将配额指标分为基本指标和先进指标两级,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须达到基本指标,完不成任务将被问责。

其中,2015年各省的配额基本指标大都在4%以上,几乎是2013年实际数的2倍以上。配额制的出炉,对电网、发电企业和地方政府都起到了强制性约束作用,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并网难题将得以缓解,中国新能源产业,尤其是风电、光伏将再次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发展机遇。

根据《考核办法》,国家将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纳入配额制考核范围,具体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地热发电和海洋能发电等技术,具备规模化发展的主要是前三项。

而计入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的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包括:本地区生产并消费的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量;从区域外输入电量中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量;以及本地区可计量的自发自用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量。向其他区域输送的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量计入受端地区,不再计入送端地区。

根据《考核办法》,对未达到配额指标或者在年中进度明显落后的地区,国家将暂停下达或减少其新增石化电源建设项目。对超过配额基本指标的地区,超过部分的电力消费量不计入该地区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限额,对达到先进指标的地区,国家将给予更多的新能源建设指标、示范项目、财政资金支持、电网建设投入等。

参考国外范例,强制性配额对于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这有望从根本上解决接入困难和限电问题,势必将加快各地可再生能源项目上马。

据外电报道,2013年中国发电超过5万亿千瓦时(kWh),比美国多约1万亿千瓦时。自新世纪以来,中国一直在追求低碳能源战略。2008年至2012年,对水电、风能、太阳能和核能发电设施的投资增加了40%——从1380亿元人民币(约合220亿美元)增至2000亿元人民币。

最近4年来,中国的风力发电能力增长了5倍,可再生能源贡献了部能源的9.6%,比2000年增长了5.6%。2013年,中国提前两年实现了既定目标——3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

发展可再生能源有助于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和环境安全。1993年中国成为一个石油净进口国,2007年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2011年成为煤炭净进口国。中国如果达到2017年实现风能、水能和太阳能发电的目标,中国至少能节省45%目前进口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的费用。

综上所述,在中国即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中国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大战略下,能源界、投资界在规划各自能源发展目标时应当关注能源总量控制、低碳发展、环境保护等等因素以避免投资失误。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