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国家能源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7年前三季度能源形势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以及12398能源监管热线第三季度投诉举报处理情况。此外,还将向大家介绍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工作进展情况、核电重大专项实施进展情况以及农村机井通电工程建设情况。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 袁民】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家能源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九大刚刚胜利闭幕,全国各行各业正在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能源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深刻学习领会大会对新时代能源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坚定不移地以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推动工作,牢牢把准正确发展方向,谋划制订新时代能源发展的目标任务,丰富完善政策体系,着力推动能源生产消费革命,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的能源支撑。
今天的发布会要发布的具体内容有:2017年前三季度能源形势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以及12398能源监管热线第三季度投诉举报处理情况。此外,还将向大家介绍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工作进展情况、核电重大专项实施进展情况以及农村机井通电工程建设情况。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是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李福龙先生、电力司副巡视员郭伟先生、核电司副司长秦志军先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李创军先生、市场监管司副司长赵国宏先生。我是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袁民。各位司长发布内容之后,统一安排回答记者提问。现在,请规划司李福龙副司长介绍前三季度能源形势。
【发展规划司副司长 李福龙】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稳中向好,能源消费继续保持回暖态势,主要指标好于去年同期,也好于年初预期。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能源消费回暖,增速全面回升。
一是煤炭消费由负转正。在工业生产回暖、火电增发等因素带动下,前三季度煤炭消费量约为28.1亿吨。除建材行业外,电力、钢铁、化工行业用煤均为正增长,四大行业合计用煤占煤炭消费总量的85%,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二是石油消费保持平稳。前三季度表观消费量约为4.4亿吨,同比增长约3.9%,增速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物流运输和工业生产带动柴油消费小幅回暖,同比增长1.2%,扭转了去年负增长的局面。居民消费升级拉动汽油、煤油需求持续向好,化工轻油继续保持旺盛需求。三是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程加快推进,各地“煤改气”力度加大,非居民气价下调,《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发布实施。在这些措施推动下,城市燃气、发电用气、工业燃料、化工用气需求全面增长,前三季度全国天然气消费量约为171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7%左右,增速比去年同期提升约7.3个百分点。四是用电增速大幅回升。主要用电行业需求回暖,电能替代加快推进。受高温天气等因素影响,今年夏季全国用电负荷屡创历史新高。前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9%,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二产用电量同比增长6%,比去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
第二,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绿色低碳转型进程加快。
一是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不断提高。前三季度,天然气、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分别约为6.9%、14.3%,比去年底分别提高约0.5、1个百分点。2二是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提高。前三季度,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装机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为35.1%,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占电源工程投资的71.3%,比去年同期提高4.5个百分点。
第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能源供给质量有所改善。
一是煤炭去产能工作顺利推进。超额完成年度去产能目标任务,先进产能建设有序推进。二是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取得阶段性成果。煤电建设速度明显放缓,前三季度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煤电建设投资同比下降25%,煤电新投产装机同比减少,利用小时数和发电量同比增加,调控成效正在逐步显现。三是成品油质量升级加快推进。继年初开始在全国范围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后,7月1日起全面供应含硫量不大于50ppm的普通柴油。目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个城市已经提前供应国六标准车用汽柴油。四是弃风弃光率有所下降。前三季度,全国平均弃风率、弃光率分别为12%和5.6%,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6.7个和3.8个百分点。
第四,改革创新引领作用增强,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一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逐步完善,全年市场化交易电量力争达到全社会用电量的35%以上。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售电侧市场竞争机制初步建立,启动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自愿交易制度开始实施。电力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印发实施《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油气改革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油气领域加快向开放竞争的格局迈进。二是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AP1000依托项目、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具有四代安全特征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进展顺利。煤炭间接液化核心技术和装备实现国产化。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持续产气时间实现历史性突破。能源行业标准化工作扎实开展。三是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培育。首批55个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23个多能互补集成优化项目顺利实施,储能产业政策进一步完善,一批新能源微电网、储能示范工程启动建设,逐渐成长为新的用能增长点。
第五,能源共享发展扩围提速,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一是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加快推进。各地煤改气、煤改电力度加大,可再生能源清洁取暖有序实施。二是电网与城市发展的契合度增强。中心城区、国家级新区电网建设目标任务有效落实,前三季度,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建设投资约1990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三是农村用能水平明显提升。小城镇、中心村电网建设加快,贫困村通动力电年底前可以基本完成,平原地区机井通电基本实现全覆盖,光伏扶贫工程精准实施,农村用电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四是电能替代步伐加快。东北地区率先开展电能替代试点,全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比上年翻了一番,机场、港口岸电建设加快,全国电能替代规模不断扩大。五是军民融合能源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第一批边防部队电网建设启动实施,格尔木-拉萨成品油管道、青藏天然气管道项目稳步推进。
第六,能源行业效益整体向好,上下游盈利分化。
一是资源勘探开发环节效益明显好转。今年以来,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平均每吨612元,布伦特原油价格平均每桶52.3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上涨140元和10.4美元,上游行业经营效益明显改善。前三季度,煤炭采选业实现利润2262亿元,同比增长7.2倍。油气开采业由去年同期亏损392亿元转为盈利328亿元。
二是加工转换环节利润增速有所回落。前三季度,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实现利润1627亿元,同比增长38.4%,而去年同期为增长2.6倍;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2593亿元,同比下降23.7%,比去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
【袁民】谢谢李福龙副司长。请李创军副司长介绍前三季度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以及农村机井通电工程建设情况。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 李创军】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对可再生能源行业的高度关注。按照今天发布会的安排,我分两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年前三季度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
一、可再生能源发展整体情况。
前三季度,我国可再生能源行业整体发展形势向好,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到三季度末,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6.3亿千瓦,其中,水电装机达到3.39亿千瓦、风电装机达到1.57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20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1423万千瓦。前三季度,各类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6300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4300万千瓦、风电970万千瓦、水电82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约占全部电力新增装机的67%左右,与今年上半年基本持平。目前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新增电力的主力,清洁能源替代作用日益突显。
二是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在上半年工作基础上,三季度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电网企业等进一步加大力度扩大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利用,协调推进风电供暖工作,出台《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指导意见》,保障产业有序发展。前三季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17万亿千瓦时,约占规模以上全部发电量的25%,其中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量分别为8147亿、2128亿、857亿和568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0.3%、26%、70%和25%;弃风、弃光率分别为12%和5.6%,同比分别下降了6.7个百分点和3.8个百分点,新疆、甘肃等重点地区弃风率分别下降了12.1个百分点和10.5个百分点;西南地区水能利用率同比提升约2个百分点,弃水电量同比减少35亿千瓦时。
三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国家能源局不断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可再生能源布局优化和提质增效。近年来,可再生能源装备技术、管理运行水平不断提高,风电、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三季度以来,国家能源局启动了风电平价上网示范工作。与有关部门共同发文进一步强化光伏“领跑者”技术要求;积极协调推进青海、张家口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基地规划建设工作,以创新引领和科学管理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结构优化。新能源开发正在从资源集中地区向负荷集中地区推进,前三季度新增风电装机中约一半位于中东部和南方地区;新能源集中与分散发展并举的格局正逐渐形成,新增光伏发电装机中分布式光伏发电超过三分之一。为进一步优化可再生能源发展,近期,我们将再组织实施一批光伏领跑者项目,同时正在组织各地编制光伏扶贫“十三五”计划,拟于近期统筹各地情况后下达实施。
二、光伏发电发展情况
前三季度光伏发电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新增光伏发电装机4300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2770万千瓦,同比增加3%;分布式光伏1530万千瓦,同比增长4倍。截至9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20亿千瓦,其中,光伏电站948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2562万千瓦。
从新增装机布局看,由西北地区向中东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华东地区新增装机为1195万千瓦,同比增加1.8倍,占全国的27.8%。华中地区新增装机为910万千瓦,同比增长70%,占全国的21.2%。西北地区新增装机为571万千瓦,同比下降40%。分布式光伏发展继续提速,上半年浙江、山东、安徽三省新增装机均分别超过200万千瓦,同比增长均在2倍以上,三省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占全国的47.5%。
前三季度,全国光伏发电量8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0%。全国弃光电量51亿千瓦时,弃光率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弃光主要集中在新疆和甘肃,其中:新疆弃光电量22.9亿千瓦时,弃光率22%,同比下降约5个百分点;甘肃弃光电量14.1亿千瓦时,弃光率21%,同比下降8.8个百分点。以上就是前三季度可再生能源及光伏发电发展情况。
下面,再向大家介绍一下农村机井通电工程建设情况。党的十九大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证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是能源领域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工作,是扎实推进电力普遍服务,缩小城乡电力差距,使农村居民共享现代化电力服务的重要举措。
农村机井通电是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国家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本次农村机井通电范围主要是历年来尚未通电的存量机井。2016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十三五”期间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的意见》明确,到2017年底实现平原地区机井用电全覆盖。此项工作列入2016年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国务院重点督办工作。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2016年3月,国家能源局、水利部、农业部发布了农村机井通电工程2016-2017年实施方案。国家能源局组织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和电网企业抓紧实施,逐县逐乡逐村逐井开展摸排,落实到每一个机井的坐标、所有人等,逐井提出通电方案。截至今年9月,机井通电工程实施完毕,比国务院要求的期限提前3个月完成,体现了我们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
机井通电工程顺利完成,为全国1595756个机井通了电,完成投资490亿元,涉及全国17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061个县的10688个乡镇,惠及1.5亿亩农田。粗略估算,每年可以节约燃油约3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000万吨,每年为农民农田灌溉节约支出约130亿元。通电前,每亩地每次柴油灌溉一般需要3人工作3小时,通电后仅需1人工作1.5至2小时,估算每年仅此一项就可以解放农村劳动力约150万人。农村机井通电工程顺利完成,为粮食增产、发展经济作物、解放农村生产力提供坚强保障。
结合本次机井通电的实践,由国家能源局牵头,会同水利部、农业部制定了今后机井通电的规定,以三部门名义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农村机井通电长效机制的通知,明确今后新增机井通电的标准、程序及相关要求,今后由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组织电网企业将农村机井通电纳入年度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目标和任务,纳入中央投资计划,作为日常工作按年度组织实施。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指导督促电网企业进一步做好机井通电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更好地发挥电力支持农业生产的作用。谢谢大家!
【袁民】谢谢李创军副司长。请赵国宏副司长介绍12398能源监管热线第三季度投诉举报处理情况。
【市场监管司副司长 赵国宏】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按照会议议程,我向大家介绍一下12398能源监管热线第三季度投诉举报处理情况。
为保护能源投资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能源市场秩序,国家能源局立足监管职责,紧贴民生需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公平公正、监管为民”的工作理念,积极畅通能源监管投诉举报渠道,认真受理、处理投诉举报事项,切实发挥了12398能源监管热线的民生通道作用。特别是国庆节假期、党的十九大期间,为确保12398热线畅通和稳定运行,国家能源局提前对热线系统进行了全面维护,组织12398热线职场中心24小时人工值班,并安排专人对值守情况进行督查。同时,加强与相关能源企业的沟通联系,制定了重大、紧急事项报告制度以及应急处置方案,及时处置了各类投诉事项,使12398热线知民情、察民意、疏民怨、解民忧的重要渠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经过共同努力,国庆节假期、党的十九大期间,没有出现一起因处理不及时或者沟通不当引起的进一步投诉,没有发生一起因处理不当导致的上访事件。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国家能源局12398热线2017年三季度投诉举报受理及处理情况。
一、基本情况:(一)收到有效信息情况2017年三季度,国家能源局12398热线共收到有效信息22356件,环比增加37.86%。其中,咨询16471件,占有效信息的73.68%;投诉2647件;举报48件;表扬、求助、建议等其他方面3190件。
(二)分类情况。2017年三季度收到的有效信息中,电力行业类18695件,占83.62%;其他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类、石油天然气行业类、煤炭行业类等。投诉举报主要集中在电力行业,共2537件。涉及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项目建设、电力安全、市场准入、供电服务以及成本价格和收费等方面业务。
二、反映的主要问题。2017年三季度,群众反映的投诉举报主要集中在电力行业,占投诉举报总量的90%以上。从具体案例看,主要反映了电力行业在供电服务、电力安全、成本价格及收费、市场准入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供电服务方面。一是部分地区受夏季高温、配网设施改造滞后影响,低电压、频繁停电问题频发,在7、8月份尤为突出。二是部分供电企业故障抢修能力不足,停电故障后反应时间较长,修复周期长。三是部分供电企业未尽到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告知义务,拖延办理用电报装、合表分户、新能源发电并网等业务。四是部分供电企业服务观念淡薄,业务水平不高,对咨询的业务、反映的问题解释不清楚,影响群众业务办理等。(二)电力安全方面。一是部分供电企业高压架空线路跨越居民房屋,电力设施安装位置不合理。二是部分供电企业电力设施设备不进行正常的维护保养,导致设施设备保护层破损、架空线路垂落、电杆倾斜等。三是部分供电企业电力设施不按规定张贴安全标识、警示牌,存在安全隐患。(三)成本价格和收费方面。一是部分供电企业电价政策宣传不到位,电费收取信息披露不充分,引起用户的质疑和误解。二是部分供电企业在农网改造过程中向用户筹资筹劳,不按规定电价收取临时用电、农灌用电电费。三是部分供电企业收取电力设施设备安装服务费不合理,估抄、漏抄、错抄表计电量。四是部分村委会、小区物业公司、房屋出租业主代收代缴电费时加价、“搭车”收费,限制用户用电、购电,甚至对用户强制停电,侵害用户权益。(四)市场准入方面。一是部分单位聘用、安排未取得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人员进网作业。二是部分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超越资质许可范围承接电力业务,违法转包分包电力工程,不按规定报告跨区作业情况。三是部分单位以欺骗手段取得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或者挂靠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承揽电力业务。
三、处理结果。2017年三季度,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国家能源局派出监管机构受理属于监管职责范围的2180件投诉举报,占投诉举报量的80.89%;其他不属于能源监管职责范围的已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转办。
针对群众反映的投诉举报事项,国家能源局派出监管机构严格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文件规定进行了处理:一是通过解释说明,澄清事实,使当事人消除了误解。二是通过监管约谈、责令整改,促使相关企业提高了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三是通过罚款、吊销行政许可证、吊销业务许可证等行政处罚方式,及时纠正了相关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截止到2017年三季度,已办结投诉举报4531件,占投诉举报受理量的94.18%,其余正在按照规定的时限办理;完成回访4022件,回访率为88.77%,回访满意率为87.32%。根据目前反映的比较突出的投诉举报事项,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加强市场准入方面的监管,确保能源投资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监管促进改革,监管促进发展,改革发展惠及民生。让我们进一步发挥12398能源监管热线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畅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切切实实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谢谢大家!
【袁民】谢谢赵国宏副司长。请郭伟副巡视员介绍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工作进展情况。
【电力司副巡视员 郭伟】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感谢各位一直以来对电力行业发展的关心、关注。下面,我借此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工作的有关情况。
一、煤电行业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国煤电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装机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17年9月底,煤电总装机约9.63亿千瓦,位居世界第一。近年来投产的煤电机组基本上是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高节水、超低排放的先进机组,现役30万千瓦以下纯凝机组仅占煤电装机约4%。二是技术水平世界领先。世界首台60万千瓦级、100万千瓦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60万千瓦级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均在我国投入商业化运行。三是节能减排水平大幅提升。已累计淘汰小火电机组1.1亿千瓦左右,煤电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15克标煤/千瓦时,2010年以来累计降低21克标煤/千瓦时,年节约标煤7000万吨以上,减排二氧化碳约2亿吨。
在看到煤电发展成绩的同时,也要正视,受经济增速放缓、电力供需形势变化等因素影响,煤电发展形势不容乐观。2016年煤电利用小时仅4250小时,规划及在建规模依然较大。预计“十三五”末全国电力供应总体宽松,存在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根据我们年初发布的2020年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全国大部分省份的风险预警等级为红色、橙色。
二、已开展的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16年起,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坚持市场引导与政府调控并举,重点围绕清理违规、严控增量、淘汰落后、优化存量、转型升级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措施并狠抓落实,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一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布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引导地方和发电企业有序规划建设煤电项目。二是严控新增煤电产能,采取“取消一批、缓核一批、缓建一批”等措施,多措并举减少新增煤电规模,推进煤电有序发展。三是停建了一批违规开工的在建项目。四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关停了一批能效、环保、安全、技术等不符合要求的落后小机组。五是推进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进一步优化煤电结构,促进煤电高效清洁和有序发展。
在总结2016年促进煤电有序发展工作的基础上,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指示批示精神,我们将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截至目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16部委联合印发《意见》。经国务院同意,今年7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16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的意见》。《意见》提出,“十三五”期间,全国停建和缓建煤电产能1.5亿千瓦,淘汰落后产能0.2亿千瓦以上,实施煤电超低排放改造4.2亿千瓦、节能改造3.4亿千瓦、灵活性改造2.2亿千瓦。到2020年,全国煤电装机规模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具备条件的煤电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煤电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10克/千瓦时。
二是编制2017年工作方案。根据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的煤电调控目标任务,我们在与各地方、各发电企业多次沟通的基础上,充分听取、反复衔接各方意见建议,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将2017年煤电淘汰、停建、缓建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并督促地方明确责任人、制定实施细则,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三是下发分省年度投产规模。根据《意见》要求,为严控新增煤电投产规模,经与地方和企业多次衔接后,研究确定了2017年分省年度投产规模,已正式下达各地,并要求在国家确定的投产规模内报送符合条件的投产项目。对于纳入缓建范围的项目,企业可选择立即停建或继续建设,但建成后暂不并网发电。
四是制定实施政策文件。印发《关于发布2020年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火电项目核准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发挥政府调控和市场引导作用,指导各省、发电企业合理安排煤电核准、开工、建设时序,切实维护核准建设秩序,实现煤电有序发展。
五是开展自备电厂督查。为进一步规范燃煤自备电厂管理,今年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环保部、财政部等单位开展了燃煤自备电厂规范建设及运行专项督查,选取部分省份,重点对燃煤自备电厂的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社会责任承担情况等进行督查。
三、前三季度工作成效。据统计,前三季度,全国已淘汰关停落后煤电机组约240万千瓦,停缓建煤电产能已经完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的目标任务。截至2017年9月底,已累计完成煤电超低排放改造约5.8亿千瓦,提前两年多完成2020年改造目标;已完成煤电节能改造5.3亿千瓦,占到2020年改造目标的85%。其中京津冀、河南等多个省市,已提前1至2年完成全部具备条件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
总体来看,目前各项工作推进稳妥有序,有一些甚至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好,今年前三季度煤电利用小时数约3300小时,煤电新投产装机同比减少,利用小时数和发电量同比增加,调控成效正在逐步显现。预计到年底可以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能源工作做出了部署,为我们指明了今后工作的方向,我们将坚定不移以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推动工作,按照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总体要求,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协同监管机制,针对各地淘汰计划完成情况、违规项目处理情况、缓建和投产项目建设情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完成情况等,开展专项督查。督促地方各级发展改革、能源部门和相关领域执法监督部门,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督查核查中发现的问题。对工作不力的地方和企业依法依规约谈问责。同时,还要指导地方和企业制定周密的工作方案、人员安置方案、资产处置方案等,确保工作平稳有序开展。紧密跟踪电力供需形势变化,及时做好工作预案,切实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袁民】谢谢郭伟副巡视员。请秦志军副司长介绍核电重大专项实施进展情况。
【核电司副司长 秦志军】各位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向各位介绍我国核电重大专项的实施进展情况。
实现能源多元化保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的核电发展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依托国外技术到拥有自主技术,在研发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行维护等各方面能力均大幅提升,培养储备了一大批核电专业技术人才,具备了核电技术及装备“走出去”的实力,已跻身世界核电大国行列。
目前,大陆地区在运核电机组共37台,3563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共19台,2187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数量居世界第一。2017年前三季度核能发电量1829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2%,同比增长约21.37%。与火电厂相比相当于少燃烧5706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495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约50万吨、氮氧化物排放约42万吨。我国核电运行安全始终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保持了非常良好的运行记录,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核电作为高技术战略型产业,其技术创新工作始终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的重视。2006年,国务院将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旨在标准世界核电技术前沿,突击关键共性技术、现代工程技术,为建设核电强国提供支撑。2008年,国务院批准了核电重大专项总体实施方案。专项实施近1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等单位的指导下,通过行业有关部门、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共同努力,形成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装置等980项,申请知识产权3000余项,编制各类标准887份,培养41个创新团队和各类科技人才、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800余人,涌现出一大批创新领军人物。截止到目前,核电专项已立项课题201项,核定中央财政经费130.33亿元。在专项支持和带动下,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实现了一次大跨越,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全面掌握三代非能动核电技术,自主攻克具有四代特征的高温气冷堆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我们的核电科研队伍快速掌握了世界先进的非能动设计理念,并成功借鉴和应用到CAP1400以及华龙一号的设计中,大大提升了核电站的安全性。在以高温气冷堆为代表的具有四代特征的核电技术上,通过示范工程牵引,攻克了一系列技术、设备难题,产业化应用走到了世界前列,成为核电走出去的一张名片。
二是在关键设备研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我国装备制造业走向中高端注入强劲动力。三代核电站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管道等一大批重型设备实现了国产化,屏蔽电机主泵、数字仪控系统、爆破阀等核心设备均已完成样机制造,高温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燃料装卸料系统等已实现供货,这些成果的取得,显著地推动了装备制造企业上台阶、上水平,使我国具备年产6到8台套核电设备的制造能力,三代核电综合国产化率从2008年依托项目的30%提高到现在的85%以上。
三是在基础材料研制方面实现了补短板,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基础支撑。超大型锻件、690合金管、压力容器密封件、核级锆材等关键材料加工制造技术取得质的突破;高温堆燃料元件已经产业化生产;核级焊材研制成功,改变了我国核电焊接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建成了首条从海绵锆到成品管、板、棒、带材的完整生产线,为后续核电项目的自主化燃料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是核电共性技术研发能力不断增强,为核电安全高效发展夯实基础。专项充分发挥各大核电集团及相关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在反应堆堆芯及安全分析关键技术研究、严重事故机理及现象学研究、核电站关键材料性能研究等共性技术方面开展深入分析研究,建设了一批国际领先的大型台架和试验设施,为我国新型核电机型设计、持续提升核电创新研发能力提供了保障。
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设立核电重大专项的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目前,世界范围的核电发展正处于技术升级换代期、产业格局调整期、发展重心转移期。十九大报告明确指示要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在能源领域要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核电必将发挥积极作用。未来10—15年仍然可能是我国核电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建设核电强国的关键阶段。我们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打好核电专项实施攻坚战,安全高效发展核电,使核电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和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我相信,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精诚团结、求实创新和奋力拼搏下,我们一定能够完成好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顺利实现核电专项战略目标,为提升我国核电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核电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
【袁民】谢谢秦志军副司长。现在开始提问,请各位记者朋友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内容提出问题,提问时请先报一下自己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近几年,我国用电增速持续回升,应如何看待当前的能源和经济形势?
【李福龙】感谢新华社记者的提问。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电力等能源主要指标均好于预期。结合近几年动态的相关数据看,三个方面的积极表现尤为突出。
第一,稳的基础更牢固,能源消费持续回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GDP连续九个季度保持在6.7%到6.9%之间,经济平稳运行在中高速增长平台上。从能源领域看,全国能源消费增速也从2015年的1%、2016年的1.4%,提高到今年前三季度的2.8%。相应的用电增速从0.5%、5%,提高到6.9%。煤炭消费结束了持续3年的负增长。前三季度天然气增长约15.7%,四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
第二,好的趋势更明显,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从产业结构看,二产占比持续下降,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四大高耗能行业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0.6%、1.5%、4.4%和3.9%,比2015年分别回落4.6个、10.2个、2.2个和5.2个百分点。从用电结构看,前三季度,二产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9.6%,已连续6年下降,累计下降5个百分点。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比重连续7年下降,累计下降3.9个百分点,其中钢铁行业用电占比累计下降3.7个百分点。这充分反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有效,传统耗能行业加快市场出清。
第三,进的动力在增强,新动能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服务业的贡献持续增加。最近三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明显快于GDP,占GDP比重从50.5%提高到5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53.7%提高到接近60%,有力支撑了经济发展、就业扩大和民生改善。从用电数据看,三产用电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在7.5%以上,对用电增长的拉动作用2015年为0.9个百分点,2016年和今年前三季度均为1.4个百分点,已经成为用电增长的稳定器。二是新兴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最近三年,二产和三产中的新兴产业合计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3.8%、8.8%和10.6%,比全社会用电增速高3.2-3.7个百分点。新兴产业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由2015年的8.1%提高到目前的8.5%,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拉动作用分别为0.3个、0.7个和0.9个百分点,反映经济新动能蓬勃发展,规模和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不断提高。
三是地区间发展更加协调。2015年,东、中、西部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0.5%、0.1%和0.8%,用电增长主要靠东、西部地区拉动,中部地区的贡献率偏低,只有5.9%。今年前三季度,东、中、西部地区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6.8%、6.7%和7.1%,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6%、22%和32%,中部地区对全国用电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与东、西部地区的差距明显缩小。
能源经济的发展形势讲起来内容非常多,我用这几年的数据变化回答你的问题,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关心。
【中国改革报记者】今年我国光伏装机增长很快,目前已经超过一亿千瓦,业内也有一些说法,在今年年底的时候会达到“十三五”规划的目标。请问未来在新能源光伏发展规划上有什么样的布局?
【李创军】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首先就“十三五”光伏发电的规划目标作一下说明。《太阳能发 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1亿千瓦以上,其中,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05亿千瓦以上”。在太阳能发电的1.1亿千瓦规划目标 中还包括了500万千瓦的光热发电。规划中不是简单地提出一个数字,而是用“1.1亿千瓦以上”和“1.05亿以上”的表述。所以应当注意,1.05亿千瓦只是发展的下限目标。“十 三五”未来几年的光伏发电发展仍有空间。
之所以在规划中划定“1.05亿千瓦”以上的目标,是因为在制定规划时,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比较低,光伏发电成本也比较高。现在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是电力需求增长加快。 2015年时,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只有0.5%,今年1-9月,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已经达到6.9%。 二是技术进步。光伏发电的成本快速下降,光伏发电转化效率迅速提高。三是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加快。我前面已经介绍,今年分布式光伏发电新增装机成倍增长。四是政策性因素。光伏扶贫是我国产业扶贫的重要方式,对光伏发电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这几个因素来看,“十三五”时期,光伏发电应用规模扩大有一定的必然性。
刚刚闭幕的十九大提出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 体系,壮大清洁能源产业。为以光伏发电、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提供了宝贵的发展 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我们正按照十九大精神进一步研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战 略和发展目标。今年7月,国家能源局已发布《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 的指导意见》,公布了各省(区、市)分年度建设规模,提出了健全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的 要求,要求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按此方案做好规划实施工作。
【中央电视台记者】我的问题是,核电重大专项对我国核电产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产业有哪些带动作用?
【秦志军】核电重大专项是我们国家自主创新的项目,宗旨是产学研用相结合,通过专项实施推动核电设备、材料及装备制造业共同发展。核电专项实施近10年来,一大批核电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例如,核电大型锻件合格率从2007年的60%提高到目前98%以上,核岛主设备超大型锻件制造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一些小型核级部件研制成功,改变了我国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如反应堆压力容器O形密封环的研发成功,打破了国外垄断,相应技术已在国内核电机组中使用,并实现了从巴基斯坦项目的供货。民营企业在这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随着核电专项深入实施,核电安全文化和质量保障体系也已深入到企业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使我国装备企业在管理方面上了很大的台阶。
【国家电网报记者】我有一个关于农村机井通电的问题。农村机井通电涉及全国,任务繁重,请问如何保 证机井通电工作的准确性完整性?
【李创军】诚如这位记者朋友所说,农村机井通电工作确实任务繁重。机井深入到田间地头、村村户户,数量大、分布广。机井通电工程为1595756个机井通了电,涉及全国17个省(区 、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061个县的10688个乡镇。因此保障工作的准确性、完整性 是做好农村机井通电工程的前提和基础。为了确保农村机井通电工程的精准实施,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精准调查。首先由各省能源主管部门组织电网企业开展摸排调查,掌握尚未通电 的机井基本情况,形成第一轮调查成果,落实到每一个井。在此基础上,由水利部牵头对 第一轮的调查成果进行复核,进一步明确需通电的机井。通过这两轮调查,明确了机井通 电的任务数,以及每一个机井的位置、坐标、所有人等。二是精准实施。组织电网企业根据不同地区机井的特点,做好通电工程设计、施工、 管理和服务,同时设计开发了农村机井通电工程计算机网上监测系统,对工程实施进行精 准监测,确保机井通电工程按照计划实施。三是建立长效机制。为做好今后机井通电工作,我们会同水利部、农业部印发了建立 机井通电长效机制的通知,明确了日常管理程序和要求,将机井通电纳入年度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
此外,刚好这个问题是来自国家电网报的记者提出的,在农村机井通电工程实施过程中,电网企业也作出重大贡献,付出艰苦努力,在此对电网企业的支持表示感谢。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如何确保人民群众每件投诉举报事项都能得到及时、规范、高效的解决?
【赵国宏】谢谢这位记者朋友。这是人民群众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我简要回答。为了确保投诉举报事项处理工作及时、规范、高效,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出台了《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12398能源监管热线投诉举报处理办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12398能源监管热线投诉举报办事指南”的通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印发“12398能源监管热线业务流程规定”的通知》等制度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投诉举报事项受理、调查、处理、反馈各环节的闭环管理要求,以及投诉举报事项受理、办理工作责任制和考核要求。各派出机构结合各地区实际,制定相应管理规范和实施细则70多个,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为投诉举报事项规范、高效处理提供了制度保障,收到了明显成效。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了投诉举报事项处理“全面覆盖、属地受理、分类处置、密切联动、有效协调、限时办结”工作机制,并重点在“密切联动”和“有效协调”两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创新,建立了网格化协同处理工作机制。在内部密切联动方面,加强专业管理司、业务监管司以及各派出机构、直属事业单位之间的联动,充分发挥了专业互补、业务互补、优势互补作用,联合处理跨行业、跨地区的投诉举报事项;在外部有效协调方面,与地方政府能源、经信、发改、质监等有关部门以及有关能源企业建立了协调工作机制,协调处理职能交叉、情况复杂的投诉举报事项。纵、横两个方面工作机制的建立,理顺和完善了投诉举报事项内、外工作机制,形成了两个完整的闭环,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得到了有效延伸,确保了投诉举报事项处理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三是优化信息化系统。针对12398能源监管热线系统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我们与系统开发单位多次协商,对工作台、知识库、工单中心等6大界面采取了丰富指标体系、优化工单流程、升级知识库等全方位的措施,进一步明确了投诉举报事项受理范围,扩大了投诉举报事项通报范围,提升了投诉举报信息统计、分析等方面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了投诉举报事项处理的工作效率。谢谢。
【人民网记者】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会不会导致区域性的电力供应紧缺,这方面是如何防范和考虑的?
【郭伟】这个问题非常好,实际上去年煤电机组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三分之二,所以在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的同时,必须确保电力安全供应,在这方面我们也有充分的考虑。
主要是三方面:一是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的同时,要发布实施年度风险预警,强化预警结果的引导作用,促进地方和企业科学有序规划建设煤电项目。二是及时做好电力供需动态平衡,采取跨省区电力互济、电量短时互补等措施,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确保电力可靠供应和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三是调控政策尽可能采取市场化、法治化的办法,调控手段也要分类施策,避免一刀切。比如,有的在建项目投资额较大,我们强调发挥企业自主决策权,缓建项目可自主选择停建或继续建设,但建成后暂不并网发电,作为系统应急调峰储备电源。既可以降低对企业经营、设备制造建设等上下游产业和信贷资产造成的影响,又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保障电力供应。谢谢。
【袁民】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本场发布会由新华网、国家能源局网站同步直播,通过中国政府网和国家能源局微信号转载发布,感谢大家的关注。再见。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