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青海大通“试水”农光互补发展新模式

   2017-09-19 中国新闻网
56
核心提示:18日记者走进位于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盛天农业种植基地,一项棚顶发电棚下种植的农光互补发展新模式正在此间试水运行中。所

18日记者走进位于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盛天农业种植基地,一项“棚顶发电棚下种植”的农光互补发展新模式正在此间“试水”运行中。

所谓“棚顶发电棚下种植”是将太阳能发电、现代种植农业相结合,一方面太阳能光伏系统可运用大棚直接发电;另一方面植物生长所需要的主要光源可以穿过大棚,在大棚内实现栽培,并利用电能完善通风、照明、补充光照等设施。

“单纯的农业种植,有一定的发展前途。但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我们决定立体式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发展光伏产业,实现农光互补的新型发展模式。”该基地负责人王豪说。

据了解,该基地占地面积达284公顷,项目计划光伏发电装机总量达35兆瓦,其中一期5兆瓦(设施冬暖大棚256栋)已施工完毕;投资2.4亿元人民币的二期20兆瓦也如期开工。

王豪介绍,太阳能光伏发出的直流电经过逆变后,在直接为大棚补光的同时,驱动水资源灌溉,同时解决冬季温室大棚供暖,提高大棚温度,促进植物快速增长。

大通县主管农牧的副县长陈万才介绍,“光伏农业科技大棚是一种新型温室大棚,铺设光伏太阳能发电装置后,既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又实现光电转换,不仅可实现低成本、高产出、高效益,还为传统农业和现代工业结合起到示范推广的典范作用。”

另据了解,针对大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00小时的光照优势,该项目农光互补电站建成后每年可为国家电网提供电量约5000万千瓦时,节约标准煤1.8万吨,同时可实现就业700余人,实现脱贫300余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