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全球能源基本形势与中国对策

   2017-06-08 中国经济报告
56
核心提示:2016年是全球能源资源市场、技术、政策变化较大的一年,国际油价继续低迷徘徊,一些能源大国的清洁能源开发趁势而上,新兴能源技

2016年是全球能源资源市场、技术、政策变化较大的一年,国际油价继续低迷徘徊,一些能源大国的清洁能源开发趁势而上,新兴能源技术变革不断取得进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和生产国,能源革命不断深入,能源普遍服务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竞争民生服务水平的新兴舞台。所有这些新情况,值得人们深入思考,谨慎而积极地应对。

2016年全球能源资源基本特点

2016年以来,国际能源供需格局稳中有变,能源行业正处于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交替阶段,显现出五个基本特征。

1.传统能源勘探量继续扩增。虽然以石油、煤炭、天然气为主的传统能源经历了工业革命数百年来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但其探明储量依旧呈现扩张的趋势。例如煤炭领域,根据英国石油公司2016年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3年和2014年全球煤炭储产比为110,2015年储产比为114,这说明传统能源的勘探量呈现增长趋势。

2.化石能源利用不可逆转地向清洁化方向发展。化石能源依然是世界能源生产消费的主体,为了改善环境、达到各种减排目标,清洁利用化石能源才是唯一出路。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清洁利用传统能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国际油价下降并没有给新能源发展带来“挤出效应”。截至2016年,国际原油价格的剧烈波动导致美股市场的部分新能源股出现下跌,但对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并无影响,只触及了煤炭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企业的股价。更重要的是,可再生能源消费量逐年递增,并且增速逐年加快。新能源发展态势迅猛,这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贡献密不可分。

4.分布式模式逐渐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流方向。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以来,利用最多的领域当属可再生能源发电。在发展可再生能源初期,由于具有建设周期短、选址和运行方式灵活、容易进行无功和电压控制、便于集中管理等优势,集中式地面发电系统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集中式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其缺点也逐渐被人们发现,尤其是传统的电流单向从异地和郊区送往市中心,线损成为电力损耗的重要因素。相比集中式而言,分布式模式具有诸多优势,包括有利于调整电力结构、能源利用率高、经济效率高、供电更安全等。近年来,建筑物光伏发电、小型风电站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迅猛,成为各国发展的重点。

5.能源普遍服务成为政府提升民生服务水平的新兴领域。现代国家之间的竞争,民生服务水平是一个重大的方面。2016年,中国能源普遍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实施全国小城镇、中心村农网改造升级和农村机井通电工程,总投资约1900亿元,惠及8.5万个小城镇和中心村,覆盖2.1亿亩农田。实施光伏扶贫,惠及14个省份约55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每户将增收3000元以上。实施贫困村通动力电工程,惠及5.4万个贫困自然村、1080万人口。中国在建设现代国家、提升国民能源普遍服务方面,做出了一个新兴大国的独特贡献。

2017年全球能源资源发展趋势展望

随着新能源的蓬勃发展,传统能源的勘探量进一步扩增,并且对其清洁化利用的需求越来越大,预期2017年的能源格局将呈现如下变化。

1.新能源投资量、投资总额、发电量均将超过化石能源。根据国际能源署《2016年世界能源投资展望》,由于可再生能源和电网的扩展,2015年全球能源投资额为1.8万亿美元,其中可再生能源投资额为6900亿美元,首次超过总投资额的38%,而且非水可再生能源2015年平均投资比2000年以来年平均投资水平高出80%。纵观近年来世界主要燃料发电情况,新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越来越大。201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约占全球总发电量的22%,并且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将成为主要的发电来源,占全球总发电量的比例有望提高到33%,而低效的燃煤发电比例将逐渐下降。可以预期,未来可再生能源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且替代化石能源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拐点有可能提前到来。

2.国际油价依然会低价徘徊。2016年,国际油价处于低谷,2017年国际油价依旧会处于低迷、动荡的局面,这是多重因素长期叠加导致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库存过剩。国际能源署月报显示,继近几个月库存达到纪录水平后,全球原油存量非常充裕,而需求增长放缓外加非OPEC国家供应保持韧性,有可能使供应过剩程度加深的局面持续到2017年。其次,产量高。数据显示,2015年伊拉克原油日均产量跳升50万桶,是OPEC原油产量激增的关键驱动因素。虽然伊拉克2016年的产量增速比较适度,有助于缓解供应过剩对油价产生的持续压力,但是如果沙特以及其他主要成员国不主动削减产量,伊朗产量在经济制裁后的恢复以及利比亚产量的回升均将进一步推高OPEC原油总体产量,令油价继续承压。再次,供大于求。虽然钻井数量在下降,但是关闭的都是效率低下的钻井,而不是先进的水平钻井平台,而这些平台正是美国岩石油产业的支柱。如果再计入伊拉克政府和库尔德人达成的协议,国际原油市场供应量将增加55万桶/天。在供应攀升的同时,需求依然疲弱。OPEC预计,2017年全球原油需求将降至2820万桶/天,为14年来最低。

3.新的清洁能源技术将进一步突飞猛进。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化石燃料消耗量日益增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迫切需要寻找一种作为替代品的清洁燃料。除了近年来越来越火热的太阳能、风能外,还有一些新的清洁能源被人类开发利用,比如氢能。目前,氢能重点应用领域有交通、工业、建筑等,涉及的关键技术有氢气生产工艺、氢燃料电池技术、氢燃料运输与配送、可再生能源集成等。根据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报告,预计在2020年全球氢总储量达到1亿立方米,功率总量达100MW,2030年全球氢总储量达到400亿立方米,功率总量达10万MW,2050年时全球氢能将实现真正普及。

4.能源国际合作进一步密切,形式进一步丰富。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安全和生态环境挑战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必须大力推动能源国际合作。近年来,国际层面的能源合作接踵而至,形式由政府间行为逐步发展至民间组织合作平台、跨国企业间合作等。联合国大会将2014-2024年定为“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十年”,并提出清洁能源正逐步主导世界能源格局,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需要各国和地区紧密合作。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目标是建立新的能源利用体系,将推动全球能源产业生产、运输、消费及相关政策措施变革。

新形势下中国能源发展策略

当前,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应科学谋划中国能源发展的总体策略,发挥其对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带动作用。

1.应站在能源革命高度继续支持新能源发展。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具有不可持续性,到2050年实现高比例的新能源替代,将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是推动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安全经济清洁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必须长期坚持的能源发展战略之一。

第一,坚定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大方向不动摇。目前对还处于发展初期的新能源产业必须坚定扶持态度,初期补贴是非常必要的,政府应进一步完善补贴机制,简化补贴程序,将补贴资金落到实处,并根据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探索建立合理的补贴退出机制。第二,完善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新能源产业细分领域众多,推进新能源产业整体发展需要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支撑。政府作为顶层设计者,应根据新能源发展规划目标、技术类型和特点、应用前景和获利能力,尽快配套完善新能源各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政策的前瞻性、连续性和指导性。

2.应在更大范围的国际能源平台上发出“中国声音”。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国,许多能源产品、设备的产量和出口量已名列世界前茅,比如特高压装备、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热水器等,在性价比方面甚至超过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但在全球能源市场上的影响力还很有限。更大范围地在国际能源平台上发出“中国声音”,全面扩大中国能源品牌影响力,对提升中国能源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应依托国家能源外交,提升中国能源企业软实力。当前,多边能源外交已成为国际能源合作的主要趋势,中国应主动开展多元化能源外交,抓好重大能源项目务实合作,推动本国能源产品、装备“走出去”。第二,提高中国能源企业在国际组织中的参与度,稳步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入国际组织是中国能源企业迈向国际、提升影响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加入国际组织来获得一种“身份标识”,在这样的平台上与国际企业进行对话,了解国际市场规则,对提高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大有裨益。第三,积极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能源论坛,或争取国际组织的流动性会议在中国落地。此外还应鼓励能源企业加强对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品牌战略等软实力的打造,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

3.紧抓“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推动国际能源合作。“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中国参与国际能源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中国要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契机,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能源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

第一,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能源互联互通,是深化国际能源合作的重要内容。应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亚欧区域内国际骨干通道建设,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能源网络,实现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互保、陆上通道和海上通道互保。形成连接亚洲各区域的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后,推动亚欧大陆与非洲联网,形成亚欧非之间的能源互联互通大格局。第二,融合各国的资源、资本和技术优势,延伸国际能源合作领域。除了要加强油气、煤炭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还要积极推动水电、核电、太阳能、风电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国际合作。大力推广无电人口地区新能源储能微网技术,加大中国分布式光伏、风电等储能微网项目在“一带一路”无电人口地区的布局,更好地推动区域新能源市场发展。第三,加强能源科技装备国际合作。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积极推动优势能源技术和装备的国际合作,共同分享可再生能源、先进核电、大规模储能、智能电网、碳捕集封存和利用、建筑和工业能效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助推中国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4.加大对能源领域非公经济的扶持力度。就新能源领域来看,近年来非公经济投资持续增长并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天合光能、西安隆基、汉能集团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分别在全球多晶硅、单晶硅、薄膜太阳能领域独占鳌头,为推动中国新能源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就能源领域总体而言,国有经济集中度仍相对较高,非公经济投资受到种种限制,竞争不平等,在能源行业的份额正逐渐缩小。对此,应全面推动能源领域非公经济发展。

第一,鼓励非公经济参与建设能源领域国家工程项目,并从政策层面给予重点扶持。第二,破除行政垄断,扩大开放,鼓励竞争,放开对非公经济能源投资的限制。第三,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整合涉及非公经济能源投资管理的审批事项,加强对审批权力的监督制约。第四,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建立以资金渠道、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挖掘能源领域非公经济发展潜能。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战略研究部副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