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研发投入助力发展新动能

   2019-08-31 人民日报
49
核心提示:8月30日,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发布《2018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中国研究与试验发

8月30日,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发布《2018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速,经费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基础研究投入更是首次突破千亿大关,企业则是全社会R&D经费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专家表示,经费投入的增加,是中国科技进步和国家竞争力提升的体现,科技创新正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壮大经济新动能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研发经费逼近2万亿

《公报》显示,2018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9677.9亿元,比上年增加2071.8亿元,增长11.8%,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速,延续了“十三五”以来较快的增长势头。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9%,连续5年超过2%,并再创历史新高。按R&D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为44.9万元,比上年增加1.3万元。

这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统计师李胤介绍,自2013年,中国的R&D经费投入一直稳居世界第二。2018年中国R&D经费投入强度超过2017年欧盟15国平均水平(2.13%),相当于201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35个成员国中的第12位,正接近OECD平均水平(2.37%)。

分活动类型看,全国基础研究经费109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应用研究经费2190.9亿元,增长18.5%;试验发展经费16396.7亿元,增长10.9%。其中,基础研究经费首次突破千亿。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方竹兰对本报记者表示,总体看,经费投入的增长是中国科技进步和竞争力提升的体现。超出2%的经费投入强度,标志着中国创新从引进模仿向自主创新阶段转变。特别是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不断增加,有助于从源头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这是许多国家创新发展经验所验证的。同时,有助于培养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引领世界的前沿人才,在信息技术、经济全球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今天,中国也具备了这样的条件。

  企业成为主要力量

2018年,中国企业华为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提交了5405项专利申请,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在全球企业专利申请排名中,来自中国的中兴和京东方跻身前八。全国工商联不久前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也显示,2019年民企500强的研发人员占比、研发强度两项指标整体均呈上涨趋势。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更加重视研发的地位。

在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中,企业已成为主要的拉动力量。《公报》显示,2018年,各类企业经费支出152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5%。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分别为77.4%、13.7%和7.4%。

在日前召开的2019国是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指出,目前中国科技创新进入了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阶段,且领跑、并跑的比例越来越大。企业已成为创新创业的主要力量,在全社会研发投入、研究人员和发明专利等方面的占比均超过75%。

“我们在深圳、上海、北京多家企业调研,欣喜地发现企业研发投入在增加。”方竹兰说,中国企业从最初引进资金技术、贴牌生产到改良包装、提升产品功能、内部集成,再到研发设计、申请发明专利,将越来越多经费投入到应用型研究,这已是历史性的突破。未来企业研发会更多向基础研究和上游迈进,这也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对经济新动能的发展壮大将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营造社会创新氛围

近年来,中国财政科技投入连年增长,为创新实力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公报》显示,2018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95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增速较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

同时政策环境不断改善。相关调查显示,2018年在规模(限额)以上企业中,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政策和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政策的惠及面分别达到56.1%和50.1%;企业对这两项政策的认可度分别达到82.1%和85%,均比上年有所提高。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副主任何代欣向本报记者分析,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家财政收入趋紧的情况下,财政科技投入仍保持良好增势,这是不容易的。应当看到,当前中国创新发展需求紧迫,但创新投入所需时间长,今天的高投入,是为未来中国的高质量发展积蓄动力。此外,财政也在科研人才、企业和项目的激励上发力,为全社会营造创新氛围。

但经费投入和布局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李胤指出,中国R&D经费投入强度与世界科技强国仍有较大差距,基础研究、政府资金占比偏低等问题仍比较突出,能真正形成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重要科技成果仍不足,投入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鼓励研发投入的政策体系,引导社会各界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与布局,提升科技经费投入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