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中美行业“大咖”聚焦全球能源转型

   2017-09-12 成都日报
57
核心提示:诺奖得主分享世界最前沿绿色能源观点、中美相关行业大咖 聚焦全球能源转型、专家学者畅谈绿色发展作为第十六届海科会的重要配套

诺奖得主分享世界最前沿绿色能源观点、中美相关行业“大咖” 聚焦全球能源转型、专家学者畅谈绿色发展……作为第十六届海科会的重要配套活动,昨日,2017中美绿色能源高峰论坛在蓉开幕。300多名来自中美两国电力行业、可再生能源行业、信息技术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领军人物和行业人士汇聚一堂,共议如何推广绿色能源、满足全球电力需求、减少大气污染等热点话题。

“气候变化挑战和经济发展并不冲突。” 美国华盛顿州副州长Cyrus Habib对本次论坛顺利召开献上祝福,并肯定了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不同国家的政府之间可以分享政策经验和教训,通过类似中美“2+2”论坛的方式,分享各自管辖区域所获得的数据,建立沟通机制。“希望美中两国建立友好关系,发展更多合作机制。”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郑宝森表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首先要逐步实现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能源为主转变,其次是要努力推动能源资源全球配置和利用,推动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从而构建智慧能源系统,建设智能电网,促进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建设。

论坛首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前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做了主旨报告。他在报告中主要阐述了气候变化的风险以及如何利用科学技术使清洁能源成为低成本的选择,肯定了现今世界上可再生能源的长足发展,尤其是太阳能和风能,并希望大家充分使用可再生资源,同时需要政策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保证所有的新兴技术能够得到有效利用。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周孝在报告中阐释了能源转型和能源革命的本质,他认为能源转型是我国能源革命的关键,并分析了能源转型和电力系统转型的关系与新一代电力系统的技术特征。

美国斯坦福大学Precourt能源效率中心主任、管理科学及工程系教授,美国能源经济协会资深会士詹姆斯·斯威尼认为,要想能源系统变得更加清洁,需要改变能源消费的方式。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格外关注清洁能源高效、绿色的发展,需要经济、技术、行为、监管等全面体系化联合行动,加强各方合作,确保整个经济体系的安全绿色发展。

据了解,本次中美绿色能源高峰论坛,为中美绿色技术交流合作、项目对接、前沿技术探讨等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平台。此外,昨日共举行了四场高端学术圆桌论坛,汇聚行业领军人物,共话全球能源转型。

新闻链接——

圆桌会议1

可再生能源与能源互联网

由EnDimensions LLC主席及联合创始人杰佛里·查普曼、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教授刘俊勇主持

主要讨论以信息物理系统抑制清洁能源的不确定性;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法提升能源利用水平;用能源互联网方式提高多能互补的能力等新方法使电网在使用不确定的清洁能源时有更高的处理能力等主要议题。

圆桌会议2

提高能效(物联网及大数据)

由清华大学机电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教授康重庆、美中绿色能源促进会副会长周国忠主持

提升能源系统运行效率是能源互联网的主要目标之一。论坛主要讨论有关提高能效方面的方法、技术和趋势,特别是日趋成熟的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是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物联网技术通过全方位信息采集和广域互联,获取能源的生产、输送、转换和使用过程中的能流信息以及设备运行状态信息。

目前,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分布式能源监测、远程抄表等场景,在提升能源效率上取得了若干成果。但是与此同时,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深化应用还面临着安全性、可靠性、商业模式等诸多挑战。因此,在本论坛中,参与者讨论了提高能效方面的技术瓶颈和商业趋势、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在促进能效提升上的各种可能、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商业模式、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安全性解决途径、大数据技术如何驱动能效提升等议题。

圆桌会议3

新能源汽车、需求侧管理和电力市场论坛

由国家电网许继集团千人专家、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薄志谦、美中绿色能源促进会资深副会长刘珊珊主持

论坛中,讨论了现有电力市场政策在应对未来需求侧管理上的困境、现有技术在实现未来需求侧管理上的不足以及如何建立一个全面的可拓展的电力市场框架,以鼓励未来更多需求侧管理的发展,结合世界各电力市场的模式及实际运行经验讨论了各自的优势和潜力。

圆桌会议4

创新及未来城市:企业家和投资论坛

由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高峰博士、美中绿色能源促进会理事柯玠主持

论坛就如何在未来创建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充分考虑城市的资源禀赋和能源需求,利用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循环经济打造清洁低碳、高效安全的能源体系,减小城市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面对城市日益增长的各类数据,如何将城市数据应用于智慧能源、智慧交通和智慧环境,何种数据应用模式最为合理;如何保持城市创新的活力,体制机制应如何设置,如何制定人才政策,如何设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如何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原动力在何处,为何共享单车能够获得成功,共享模式能够走多远,有哪些行业能够通过共享创造机会等议题进行讨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