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总检察长EricSchneiderman正在就会计问题,对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埃克森美孚展开调查。
油价下跌时,这家石油巨无霸并没有按照会计准则进行资产计提。这一做法,与包括中国石油企业在内的其他油气公司有所不同。
自2014年以来,全球原油价格大跌了60%,迫使大量的石油公司计提了设备、厂房及物业。如果不把它们做计提减值的话,就会误导公众,以为该企业的财务状况仍然是健康的。然而埃克森美孚就没有对此做任何的计提准备。
中石油就“资产计提”是这样解释的:由于事件的发生或环境的变化,使资产账面价值可能无法回收时,需对物业、厂房及机器设备,包括油气资产进行减值测试。
一般情况下,石油企业会对坏账、与油价下跌而产生的不良资产、商誉进行计提。在中石油的2015年年报中,《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看到,该公司当年的折旧、折耗及摊销为2028.75亿元,比2014年增加了14.3%。其解释,主要是据会计准则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50.22亿元,同口径同比增长了2.3%。
中石油还表示,2015年公司的海外业务实际营业额为5402.39亿元,占集团总营业额的31.3%,税前亏损高达83.49亿元,主要是由于部分海外附属公司计提的油气资产减值准备所致。全年,中石油的油气资产计提影响损益的减值准备金额为198.93亿元,这些资产的减值主要是生产运营成本较高和低油价共同导致的,这些资产的账面价值已减计至可收回金额。
有会计专家也认为,埃克森美孚未计提是否需要受到指责,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会计规则在这方面给予了企业一定的选择。由于计提方法的不同,是否做减值计提、计提的结果等都差异很大。
“这是一个比较主观的领域”,一位会计博主Tom Selling说,“每个人会基于公司的成本和油井的年限,得出不同的计提结论。”
中石油曾对外表示,确定资产是否减值及减值金额的大小,包含管理层的估计和判断,比如未来原油价格、炼油产品和化工产品的价格、生产情况等。而减值准备的测试和计算是考虑目前的经济形势,基于与集团的经营计划一致的假设而做出。某些假设没有变化或发生对其有利的变化,可能会使集团免于对这些资产计提减值,对某些假设不利的变化可能导致集团对资产计提减值。
埃克森美孚公司的发言人称,公司遵循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规定。“从历史上看,在大宗商品价格暴跌时,埃克森美孚都不会进行大额计提。”爱德华·琼斯公司的石油分析师说道。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一位名誉教授Larry Crumbley则表示,“公司一般不愿意计提。因为一旦减少收入及资产负债表的资产,你就很难再转回。”
俄克拉何马大学的名誉教授Terry Crain则对媒体表示,在石油价格暂时下降时,企业不需要进行计提,这是会计准则规定的。但是该准则也没有明确过“暂时下跌”的时间范围是多少,“是1个月、2个月还是半年?这不好说,这是一个灰色地带。”
值得留意的是,雪佛龙公司在今年第二季度对公司部分业务进行了28亿美元的计提。
Carter,Ledyard&Milburn公司的律师Robert McTamaney表示,如果公司判断短期内油价将很快上升,那么减值就是一种错误的行为。他也表示,埃克森美孚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石油生产商,它所拥有的钻机及其他设备成本都较低,因此没有必要计提。
作为国内最大的石油设备企业之一,中海油服8月29日的公告显示,企业净利润为-84.03亿元。净利润的下降与计提有着密切的关系。
受市场形势影响,中海油服的部分海外钻井平台可收回金额低于资产的账面价值,故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约36.88亿元。而2008年,中海油服也收购了Awilco OffshoreAS,形成了商誉。由于全球油田服务市场持续恶化、近期油价继续低位运行,全球石油勘探和生产领域的资本支出也在持续减少,厂房及机器的服务价格、平台使用率下降,因此据减值评估结果,中海油服同样计提了上述商誉减值损失约34.55亿元,两项合计71.43亿元。
再看埃克森美孚公司,它并不是首例在美国纽约总检察长办公室监督下进行会计核算的公司。前美国国际集团首席执行官也曾就AIG的会计实务与纽约检方进行过讨论。
此外,2013年时,尽管埃克森美孚的天然气业务一落千丈也“没有赚钱”,但公司也坚持不计提,美国证监交易委员会和分析师们都对此提出过质疑。2010年,埃克森美孚曾收购天然气开采商XTO能源公司并变身为美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商,但谁曾料想天然气价格出现了下滑,且在2012年时滑落到了十年低点。
今年二季度,埃克森美孚的净利为17亿美元,合每股盈利41美分,低于去年同期的41.9亿美元。该季度公司营收也锐减了22%至576.9亿美元。与石油价格紧密相关的是“油气勘探与生产”这个板块,企业这部分业务的营收下降17亿美元至2.94亿美元。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