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中俄能源合作

   2017-05-26 中国电力报
81
核心提示:2011年1月1日,当汩汩黑流由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斯科沃洛季诺穿行至中国东北的石油基地大庆,一个历经15年辗转起伏的选择,一场为

2011年1月1日,当汩汩黑流由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斯科沃洛季诺穿行至中国东北的石油基地大庆,一个历经15年辗转起伏的选择,一场为期二十载的约定终于落定。绵延近千公里的中俄原油管道正式开通,中国开始接收来自俄罗斯每年1500万吨的原油供应,一条联通东北亚的能源要道终于打通。

能源通道贯通了中俄能源战略格局调整中相向而行的路径,也贯通了两国共同发展振兴的大动脉。作为两国双边合作的关键领域,能源成为中俄全方位各领域务实合作的基石,并成为两国发展战略的契合点。

2015年5月20日,中俄在联合声明中提出建立全面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能源合作被置于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框架与高度之下。

“一带一路”的东风吹向这片有着深厚合作基础的大陆,两国发展的同频共振得以加强。跨境能源通道建设、核能一揽子合作务实开展,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速推进,能源合作模式创新不断涌现。一个又一个利益交融、命运相通的选择,把中俄合作共赢的效应不断加深、衍生与放大。中俄能源合作正呈现出全方位、宽领域、高水平的合作格局,正走向更深层次的理解互信,更宽领域的合作交流,更长远的共襄共荣。

最高级别双边能源合作机制为务实合作搭建平台

2017年4月12日,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双方主席会晤在莫斯科举行,一系列能源领域合作重要共识得以推动,这一国家副总理级别的能源谈判机制正将中俄能源合作推向落实,将两国共同发展意向推向切实成果。

中俄能源合作机制的建设发展已走过20余年的历程。早在1996年,中俄两国政府签订了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协定,并在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框架下设立中俄能源领域合作分委会。中俄能源合作的高层对话机制就此开启。

随着中俄能源合作水平的不断提升,两国建立副总理级能源谈判机制,纳入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框架下,中俄政府间能源合作委员会开始运行,成为我国最高级别的双边能源合作机制。

机制的建立基于两国长期深厚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基础,基于两国经济结构以及能源资源禀赋的互补特质。

作为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的中方秘书处单位,国家能源局始终在推动两国能源领域交流对话、协调合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继成立的电力领域、煤炭领域、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工作组为两国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合作发挥着直接作用。

2011年,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机制下煤炭领域合作工作组正式成立;

2015年,电力领域合作工作组召开第一次会议;

2016年,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工作组召开第一次会议。

随着中俄合作政治共识的不断坚定,民意基础的不断加深,以及内生动力的不断增强,两国能源合作与能源发展所呈现出的新趋势、新需求共进,能源合作机制亦不断补充、完善。

高层次、常态化的能源合作机制为中俄能源务实合作搭建了高水准平台,运行高效、运转顺畅的合作机制推动两国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领域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2016年,俄罗斯已成为我国第一大原油进口来源国,第一大电力进口来源国和第五大煤炭进口来源国。其中原油进口量5248万吨,电力进口量33亿千瓦时,煤炭进口量1885万吨。中俄原油管道、东线天然气管道等能源领域战略性大项目相继运营或开工建设,成为两国合作的标志性工程。

能源全方位各领域务实合作成果丰硕

黑河—北京—莫斯科。2015年6月29日,当机器的轰鸣声响彻中国黑龙江省黑河市上空,三地两国共同见证着一条联结中俄两国的陆上能源通道全线启动建设。“西伯利亚力量”将与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联通,途经中国东北、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直通中国政治经济核心区域,这项全球天然气大单的落定再次造就了中俄能源经济合作中里程碑式的一刻。

中俄东线天然气项目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合作项目之一,是全球天然气合作重大战略性项目,是中俄两国最大的务实合作项目,是中俄高水平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集中体现和突出成果。这一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将俄罗斯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进一步改善中国的能源结构,有利于带动中俄两国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两国能源战略多元化并保障两国能源安全,对全球能源合作格局将产生积极影响。

由此,俄罗斯境内近4000公里、中国境内近5000公里管道将贯通,俄罗斯最高每年向中国输送380亿立方米天然气,中国东北方向能源进口通道实现“油气兼备”。

油气领域合作及跨境能源通道建设是中俄能源合作的基础性领域,是中俄双边贸易的重头戏。

2011年投产的中俄原油管道改写了中国进口原油80%必经马六甲海峡水路运输的历史,迈出了原油进口多渠道和运输方式多样化的标志性一步,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2013年,中俄两国原油贸易进一步扩大,俄罗斯通过中俄原油管道复线向中国每年增供原油1500万吨,由此,俄罗斯成为中国最大的管道原油进口来源国。

以油气领域合作的突出成果为先导,中俄在核能、能源基础设施互联、电力、煤炭、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构成了两国全方位、宽领域的能源合作发展格局,各领域发展均走在积极推进的轨道上。

——两国《和平利用核能领域战略合作联合声明》的签署为其框架下的核能一揽子计划加速。田湾核电站成为两国能源合作的奠基之作,二期项目将于2018年投产发电。

——电网互联使俄罗斯成为我国第一大电力进口国。500千伏阿黑线是中国电压等级最高的境外购电跨国输电线路。4条中俄跨国线路输电能力达150万千瓦,截至2016年9月底,累计完成对俄购电逾200亿千瓦时。

——《中俄煤炭领域合作路线图》出炉,利用俄罗斯远东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吸引中资合作,在当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俄罗斯已成为中国第三大动力煤进口来源国。

——以合资公司方式开发水电项目,三峡集团与俄罗斯水电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开发俄罗斯下布列亚水电项目,装机32万千瓦,并纳入两国元首峰会合作框架。

能源务实合作牵动着两国国家安全之重、发展之要、民生之需,能源动力如血液交融联通着中俄两国的现实与未来。

同频共振 相向而行 中俄合作促进丝路融通 树立国家关系典范

千百年来相邻守望的中俄两国共同走过多次世界格局大变革大调整的浪潮,两国友谊历久弥坚,深厚绵长。

多年来,中俄两国始终积极探索互利共赢的契合点,努力寻找共同发展的方向与路径,在这过程中,两国能源禀赋与需求的极强互补性与互利性使两国目光共同聚焦能源领域。能源合作成为中俄务实合作中成果最突出的领域之一,对充实中俄关系内涵发挥了关键作用。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在核能、煤炭等领域具备雄厚的实力,而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石油进口、原油消费和天然气消费量均居世界前列。

在两国坚实的政治基础、成熟的机制基础和深厚的合作基础之上,中俄能源合作长期稳定,双边能源贸易在两国双边贸易及世界能源市场的占比都相当可观。俄罗斯对中国能源出口额占其总额的70%,而中国对俄的大部分直接投资也走向了能源产业。能源合作成为两国关系重要的基础性因素。两国高层次、成熟完善的能源合作机制为两国各领域的全面深化务实合作发挥着重要的衍生推动作用。

2013年,“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提出再次让中俄捕捉到了发展轨迹的交点。

俄罗斯是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到欧洲的桥梁,地缘特质使俄罗斯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贯通中西、联通欧亚的关键一环。中俄合作对于探索并拓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共同发展空间,实现欧亚互联融通至关重要。而中国“一带一路”的构想恰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有着许多的契合之处。

2015年5月8日,中俄两国元首共同签署《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中俄以战略对接的方式深化利益交融,拓展共同发展空间。以此为标志,“一带一路”建设进展到战略对接新阶段。

同频共振,相向而行的中俄两国开启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历史最好时期。而能源领域依然是两国利益交融、战略对接的重要内容。全面的能源伙伴关系也为两国能源事业的共建共赢搭建了更宽广、更高水准的平台。

在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中俄双方对下一步能源合作达成共识。双方要继续将能源合作作为两国务实合作的优先方向,坚持稳中求进,在确保东线天然气、亚马尔液化气等能源领域重大合作项目顺利实施的同时,积极推进西线天然气项目合作,拓展能源技术装备、可再生能源合作,确保两国能源合作不断迈向更高水平。

中俄合作始终顺应时代的潮流,造福着两国和世界人民。两国战略的对接以及长期性、战略性、全方位的务实合作将把双方推向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共同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中俄伙伴关系为邻国间、大国间、新兴经济体间和谐共处、合作共赢树立了稳定、健康、成熟的国家关系典范。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