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至今的三年间,我国进入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新时代。在国家能源革命战略的推动下,可再生能源迎来了快速发展,逐步成为新增能源供应的主力能源。
政策:投融资政策强力支持
三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参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其间,国家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能源行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相关规定和政策措施。《意见》的首要任务是充分激发社会资本参与能源投资的动力和活力。在光伏、风电等项目开展以竞争性方式确定能源投资项目业主试点,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鼓励那些符合条件的能源企业开展股票上市融资。
对此,厦门大学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认为,“这一政策的出台意义重大。能源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门槛较高,并且行业资源大多掌握在国有企业手中,民营企业实力不强,入行的风险较大,融资比较难,政府需要改革,为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平台。”国网能源研究院有关专家也表示,近年来,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态势已现,政策转向注重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数据:连续五年投资世界居首
由于技术的进步、产业的竞争,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成本不断下降。
2016年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调整光伏发电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我国可再生能源电价有了进一步的调整。根据新能源产业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情况,降低2017年1月1日之后新建光伏发电和2018年1月1日之后新核准建设的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同时明确,近海风电项目标杆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85元,潮间带风电项目标杆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75元。远景能源CEO张雷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商品价格由供和需决定,价格一旦下跌便永远不会再上涨到原来的高价。
在低成本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于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2017年6月6日,在第八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边会清洁能源经济转型论坛上,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 刚说,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连续五年成为可再生能源的最大投资国。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895亿美元,同比增长32%,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总投资额的29%,其中光伏和风电中国投资全球最大。美国能源经济和金融分析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的新能源投资高达1029亿美元,占全球投资总量的1/3。根据《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领域新增投资预计将达到2.5万亿元,比“十二五”增长近39%。
恒丰银行研究院商业银行研究中心负责人吴琦表示,未来,我国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来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和绿色低碳发展的方向是不变的。“当然,这需要解决可再生能源的宏观规划、限电并网、电能质量,以及理顺电价形成机制等问题。”吴琦说。
经济:风光发电将大幅拉动GDP
三年来,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产生的各种效益逐步显现。据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测算,2015年,风光发电拉动投资约4000亿元,约为2015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0.7%,2030年将增长至4954亿元,2016~2030年期间,风光发电预计累计拉动投资将达约5.4万亿元。2015年,风光发电拉动GDP增长为0.31万亿元,这一数值在2030年将达到1.57万亿元,约为当年GDP的1.1%。
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经济性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此前发布的《中国风电光伏发电的协同效益》报告称,2015年中国风光发电的外部环境收益约为0.16元/千瓦时,已经高于2016年河北张家口对风电的补贴0.14元/千瓦时。据公开统计数据,2016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利用的市场规模都位居全球首位,并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关键核心技术实力明显增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经济性显著提高。
此外,国家结合新能源发展而推出的一些举措,在社会效益层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再生能源就业人数不断增多。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2016年1月16日发布的《可再生能源效益:经济学分析》表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就业市场,为340万人提供就业机会。中国仅光伏产业的就业人口就达到160万人,其中80%的就业集中在制造领域。
目前,中国的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149吉瓦,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77 吉瓦,规模均居世界第一;半导体照明产业规模超420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和应用市场,实现年节电约1000亿千瓦时。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和联合创始人艾瑞克·海茨说,中国在清洁能源方面已是全球领导者,不仅有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市场,也是最大的清洁能源生产地。
三年来,光伏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可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产业之一。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光伏行业发展路线图(2016年版)》指出,光伏产业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5年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和逆变器等产业链主要环节的全球市场占比已分别达到48%、76%、65%、68%和40%,市场占有率位居世界前列,成为全球光伏制造大国。Wind数据显示,2016年光伏行业已披露年报预告的31家A股上市公司业绩,仅有两家公司出现亏损,在29家实现增长的公司中,有9家预计2016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幅将超过100%。 我国风电经历了多年发展,已经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并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对于风电未来的发展格局,吴琦说,“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企稳回升,对能源的需求将会持续平稳增长。产业政策的不断加码和技术装备的持续创新,也将进一步破除束缚新能源产业的机制阻碍和动能制约,预计我国风电产业将步入新一轮发展机遇期。”吴琦预测,“十三五”时期,我国风电产业格局将加快重塑。分布式风电可以直接并网发电,既经济又可靠,而且对电网的冲击性较小,我国将大力发展分布式风电,分布式项目将在风电产业中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随着产业的深度调整和企业的兼并重组,规模化、创新型企业成为风电产业的中坚力量。上游零部件生产和中游整机制造业将进行深度地兼并重组,风电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淘汰一批资产规模较小、经济效益较差的中小企业,并形成一批资产规模较大、核心竞争力较强、具备区域整合能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吴琦说。
未来:绿色金融、绿色电力证书双箭齐发
虽然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经济性明显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可再生能源发展市场机制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目前,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融资难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还需要通过改善金融环境,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空间。在这方面,绿色金融备受瞩目。“绿色金融是可再生能源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通过发展绿色金融,可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解决融资期限错配等。”吴琦称,“融资期限错配是指我国银行体系的负债期限较短 (平均为6个月),难以满足发展周期长、投资回报期长的绿色企业的融资期限需求。通过发展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金融机构进入可再生能源领域后,更有助于绿色产业的市场化发展,比如强化公司治理,提高经营收益。”除了融资外,可再生能源补贴也是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通知,为引导全社会绿色消费,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利用,进一步完善风电、光伏发电的补贴机制,拟在全国范围内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自愿认购。
根据市场认购情况,自2018年起将适时启动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考核和绿色电力证书强制约束交易。有分析认为,从单纯补贴到开始绿证制度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的一个重大进步。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有利于缓解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的缺口,降低国家财政资金的直接补贴强度。专家表示,未来我国的绿证制度也将相应地对可再生能源配额制起到评价作用。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