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坚定不移推动能源革命向纵深发展

   2017-06-14 国家能源局
53
核心提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努尔白克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能源发展改革高度重视,作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努尔·白克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能源发展改革高度重视,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特别是2014年6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鲜明提出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和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等重大战略思想,为我国能源发展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3年来,全国能源系统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化认识理解、强化思想引领,深入推动落实、加快转型步伐,能源发展改革实现新跨越新突破,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支撑。

一、开辟中国特色能源发展理论新境界

能源革命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规划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使命任务、方向目标和主要举措,引领推动了中国特色能源发展理论实现重大飞跃,对于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我国能源事业创新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指导意义。

彰显保障国家安全发展的战略眼光。当今世界,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国家安全的优先领域,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博弈的重点领域,抓住能源就抓住了国家发展和安全战略的牛鼻子。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面对人口多、经济规模大、发展任务重的实际,能源需求还将保持增长。如何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力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他对新的时代条件下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深邃思考和战略眼光,体现了维护国家安全发展的忧患意识和坚定意志,指明了新形势下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

彰显推动能源科学发展的深远谋划。我国能源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主要是能源需求压力巨大,能源供给制约较多,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生态环境损害严重,能源技术水平总体落后,能源管理体制还不能很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解决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五点要求: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这五点要求,紧紧着眼国际国内能源形势的发展变化,第一次专题集中、全面系统阐述了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对能源领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一次根本性调整,内容之广、影响之深、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为我们推进能源革命提供了根本遵循。

彰显引领全球能源转型的中国智慧。当前,我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能源治理成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进程向着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可持续发展等宏大理念,全面阐述了共同构建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共同推动绿色发展合作等重大主张,创造性地提出抓住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变革趋势、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在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减少碳排放等重大问题上作出郑重承诺,并在一系列重大国际场合亲自推动国际能源合作和转型发展,获得国际社会高度评价。这些理念、主张和行动,有利于在更好反映世界能源版图变化的基础上构建更有效、更包容的全球能源治理架构,是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智慧、中国贡献和负责任大国的使命担当,对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实现共建共享具有深远意义。

二、开创中国特色能源发展实践新局面

3年来,全国能源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的重要论述为根本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能源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新发展理念要求,坚定方向,敢于担当,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各领域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和成效。特别是能源革命战略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支持参与能源转型的社会基础日益广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能源发展改革呈现崭新局面。

(一)推进能源革命的框架体系全面构建。深入分析研判国内外能源形势发展变化,着眼于实现主体能源更替和开发利用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出能源革命“三步走”的主要任务;制定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能源消费和供给革命战略行动计划、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能源体制革命战略行动计划、能源国际合作战略行动计划,全面系统地部署推进我国能源革命,规划了2016—2030年我国能源系统整体发展路径,首次具体提出2030年能源发展目标;编制发布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和14个专项规划以及分省规划,进一步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我国能源发展第一次构建起综合性和专业性、中期性和长期性、全局性和地区性相结合的立体式、多层次规划体系,基本确立了能源发展改革“四梁八柱”性质的主体框架。

(二)绿色多元的能源供应体系正在建立。坚持化石能源清洁化发展,积极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全面启动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和节能改造,扎实开展煤炭去产能和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工作,加大散煤治理力度,加快油气勘探开发,石油保持稳产、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截至2016年底,我国原煤入选率达到68.9%,现役煤电机组已全面实现脱硫,脱硝比例超过92%,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跃居世界先进水平,成为第三个实现页岩气工业化生产的国家。坚持非化石能源规模化发展,采取政策扶持、资金补贴、示范引领等手段,因地制宜地进行集中式或分布式开发利用,在规模化发展中加速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促进布局优化和提质增效,加快推动我国能源供应体系向清洁低碳模式转变。3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31.1%提高到35.1%,发电量占比由20.3%提高到25.6%,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最大的时期,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显著下降,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和核电在建规模均居世界第一位,对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引领作用日益突出。

(三)能源消费清洁化低碳化取得积极成效。坚持把节能当作第一能源,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建筑节能标准不断提高,绿色交通体系加快形成,节能产品广泛应用,绿色生活方式蔚然兴起。能源消费模式不断创新,信息技术与能源产业加速融合,智慧能源、多能互补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重点领域煤改电、煤改气等终端能源消费清洁替代广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逐步落实,12条重点输电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即将全面建成。3年来,我国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煤炭消费比重下降5个百分点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约14.6%。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100万辆,建成公共充电桩超过17万个,全国高速公路干线和主要城市充电网络初具规模。

(四)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深刻认识科技决定能源未来、科技创造未来能源,紧盯国际能源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前沿,制定实施能源科技创新、装备制造方案计划,超前部署,提出我国能源科技中长期15大创新方向、139项创新行动和能源装备15个重点发展领域,采取应用推广一批、示范试验一批、集中攻关一批等方式,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能源发展进入创新驱动的新阶段。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制油示范项目建成投产,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示范项目开工建设,30兆瓦级燃驱压缩机组、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100兆帕压裂泵车、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单机100万千瓦水轮机组等一批重大核心装备实现自主研发制造,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等技术国际领先,大规模储能、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等关键技术孕育突破。

(五)体制机制改革进入快车道。电力体制改革全面铺开,交易机构组建基本完成,发用电计划和配售电业务有序放开,竞争性电力市场初具规模。制定出台油气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勘探开发、管网运营等领域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能源价格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输配电价改革实现省级电网全覆盖,非居民天然气门站价格显著降低,仅2016年就减少企业电费支出近1300亿元、用气负担约1000亿元。积极推动能源法治建设,加快构建以《能源法》为龙头、以单行法及配套法规规章为支撑的法律法规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下放能源领域64%的行政审批事项,能源监管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能源治理方式初步实现向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监管、服务的重大转变。

(六)能源普遍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重点建设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全面解决无电地区人口用电问题;大力推进城乡配电网建设改造,供电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持续提高;深入贯彻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加大能源扶贫工作力度,建立光伏扶贫模式并取得积极成效,让能源发展成果更好惠及社会民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七)国际能源合作全方位拓展。着力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制定“一带一路”建设能源合作规划,确定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能源投资合作、能源产能合作、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和全球能源治理结构等7个重点合作领域。基本形成东北、西北、西南、海上四大油气输送通道格局和油气上下游产业链深层次全面合作模式,实现同俄罗斯、蒙古、越南、老挝、缅甸等周边国家电网互联互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外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在巴基斯坦开工建设,与英国、阿根廷的核电合作项目取得积极进展,能源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国际能源合作从偏重传统化石能源开采向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能源经济产业链转变。通过扎实开展“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不仅增强了我国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更带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资源开发与建设,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新动能。积极推动建设更加公正更加合理的全球能源治理体制,通过举办G20能源部长会议、APEC能源部长会议、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加快设施联通平行主题会议等系列活动,形成《2016年G20能源部长会议北京公报》、《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愿景与行动》等一系列重大成果,显著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能源舞台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对全球能源治理的引领作用日益提高。

三、开拓中国特色能源发展新前景

当前,国际能源格局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能源科技革命一日千里,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奋斗目标进入关键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长期面临的保供压力明显缓解,能源发展既面临厚植发展优势、调整优化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交织、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开拓中国特色能源发展新前景,必须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更加深入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能源发展道路,不断推动能源发展改革稳中求进、行稳致远。

(一)面对复杂变化的形势任务,必须坚定方向、保持定力。要更加深刻地认识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重要论述揭示的大逻辑大规律,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把好政治方向,增强战略定力,坚持做到“五个不动摇”。

一是坚持绿色低碳的方向不动摇。积极顺应国际能源发展大势,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增强我国可再生能源核心竞争力,抢占全球新一轮能源革命制高点,着力培育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二是坚持节能优先的方针不动摇。把提升能效作为能源转型的一个核心指标和重要抓手,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把节能优先的理念措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用能方式由粗放浪费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变。据测算,我国单位GDP能效若达到目前德国和日本的水平,就可使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从目前的每年40多亿吨标煤下降到20亿吨左右。

三是坚持从煤炭资源丰富的国情出发不动摇。煤炭在较长一个时期内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发生变化,要加快转变煤炭利用方式,持续提高电煤占比,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切实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这篇大文章。

四是坚持立足国内的原则不动摇。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大力加强国内供应能力建设,加快形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切实把能源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五是坚持创新开放的战略不动摇。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开放作为必由之路,加快能源关键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全方位深化国际合作,为能源发展改革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二)面对发展改革的诸多矛盾,必须着眼全局、科学统筹。要更加深刻地认识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重要论述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眼全局、加强统筹,以科学的思维方法,着力破解发展改革攻坚期深水区的两难、多难问题,准确把握和正确处理好“六大关系”。

一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注重还原能源商品属性,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按照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要求,着力提高能源治理水平。

二是能源调结构和经济稳增长的关系。把能源发展调结构与经济发展转方式紧密结合起来,在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基础上,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步伐,着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三是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坚持供需两侧协同发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提高供给质量,有效满足实际需求,同时大力抑制落后低效用能,积极发展智能化新型化用能需求,以新需求引导新供给,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能源供需平衡。

四是能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生态红线意识,最大程度减少能源生产和消费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损害,真正实现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五是能源总体发展和地方创新发展的关系。既要强化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规划的引领作用,坚持全国“一盘棋”,确保国家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又要注重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因地制宜地发挥能源资源优势、发展能源优势产业,推进能源在产业和区域方面的协调发展。

六是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的关系。既要注重解决当前能源发展改革面临的突出矛盾问题,苦干实干、稳扎稳打,夯实能源发展的基础,又要树立长远眼光、战略思维,紧盯世界能源发展大势,注重健全完善有利于促进长远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能源革命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面对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任务要求,必须重点发力、协同推进。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能源工作的内在要求,坚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深入扎实抓好能源领域重点任务、重要改革和重大工程,推动能源革命向纵深发展。

一是深入抓好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精准落实。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重点抓好规划发展目标、改革举措和重大项目落地,及时组织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和滚动调整,强化规划的约束性、操作性和实效性,确保圆满实现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是扎实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做好煤炭去产能和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工作。进一步明确煤炭产能退出标准,更多依靠市场化法治化手段,组织开展违规建设煤矿排查治理,加快淘汰煤炭落后产能,有序发展先进产能,确保2017年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按照淘汰落后、严控新增、清理违规、转型升级的原则,确保2017年淘汰煤电落后产能500万千瓦,停建、缓建煤电产能4500万千瓦以上。加大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力度,东中部地区要分别于今明两年完成,西部地区于2020年完成。

三是稳步扩大能源领域有效投资。加大对吸引民间投资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导资金更多投向补短板、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的领域。布局开工水电、核电、管网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充分发挥能源项目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上下游拉动作用强等优势,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四是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持续健康发展。加快跨区输电通道建设,优化电力调度,提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完善相关政策机制,重点研究促进分布式发电就近消纳和可再生能源跨区消纳的输配电价机制,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重点解决并网消纳问题,优化可再生能源发展布局。

五是大力实施能源民生工程。积极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制定出台总体规划和相关配套方案,重点做好以电代煤、以气代煤等工作,争取早日基本实现雾霾严重城市供暖清洁化。积极推进能源领域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做好油品质量升级、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积极推进电网升级改造,着力做好光伏扶贫、水电扶贫和贫困地区能源开发项目建设,2017年底前完成全部中心村电网改造、平原机井用电全覆盖和80个边防部队电网建设任务。

六是深入推进能源领域重大改革。积极推进油气体制改革,深化勘查开采、进出口、管网运营等改革,释放竞争性环节市场活力和骨干油气企业活力。继续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推动电力市场建设,重点建设电力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分类推动电力交易机构规范运行,有序放开增量配电业务,加大售电侧改革力度,开展新能源微电网、风电平价上网示范,研究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机制。深化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坚持依法监管、精准监管、有效监管、创新监管,进一步提高能源监管和服务水平,理顺电力安全等监管体制。

七是深入推进能源国际合作。加快落实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重点做好政策沟通、产能融通、设施联通等工作,筹办好“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俱乐部,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稳步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牢牢把握国际能源技术变革趋势,紧跟技术发展前沿,坚持应用先行、加快试验、集中攻关,加大关键装备和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力度,力争实现技术突破,抢占有利先机。加强能源战略、规划、政策等方面的国际交流,推动能源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大力拓展参与国际能源治理的平台、途径和方法,在共同打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能源治理体制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