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平心而论|特朗普逆向能源革命

   2017-04-11 中国能源网
54
核心提示:出任特朗普政府国务卿的埃克森美孚前董事长雷克斯蒂勒森曾说:能源独立不可能实现。他认为,能源独立不仅不现实,而且也不可能实

出任特朗普政府国务卿的埃克森美孚前董事长雷克斯•蒂勒森曾说:“能源独立不可能实现”。他认为,能源独立不仅不现实,而且也不可能实现,我甚至不能肯定这是否值得。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环境中,经济相互依存。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让我们的依赖变得多样化。

然而,3月28日,蒂勒森的老板,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美国“能源独立”行政令。特朗普实现了他在竞选时的承诺,彻底推翻了奥巴马时期的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系列措施,特别是“清洁电力计划”。被环保人士批评为:赤裸裸的倒行逆施。

清洁电力计划是奥巴马政府为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目标:到2030年发电厂碳排放目标将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32%,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7亿吨,可再生能源发电将占美国总装机容量的28%。

而特朗普“能源独立”行政令将首先致力于撤销“清洁电力计划”,废除奥巴马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备忘录和行政命令。取消了环境质量委员会发放基建牌照时参考气候变化的指引,美国各级政府对于能源及基础设施建设的评估中,不必再考虑二氧化碳排放的社会成本和气候变化因素。要求内政部结束对煤炭建设项目租赁土地的临时禁令;要求环保署重新评估对石油和天然气开发的监管规则,不再限制油气开采场所的甲烷排放;要求政府机构对现有可能阻碍能源发展的规章和政策进行广泛评估,并在180天内制定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奥巴马在签署“清洁电力计划”时说: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过去30年患有哮喘病的美国人增加一倍以上,从西部地区严重干旱和火灾、多地创下持续高温记录,到海平面上升和冰盖缩小,气候变化在影响每个社区,现在必须采取行动。奥巴马相信该计划,到2030年,美国因发电厂排放而造成过早死亡的人数将下降90%,每年儿童哮喘病发作次数将减少9万次。美国通过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清洁能源的比例将提高到28%,每户美国家庭的能源账单年均降低85美元。

而特朗普在签署“能源独立行政令”时说:将结束对煤炭的战争,我们将使用清洁煤技术,真正清洁的煤炭。但他没有说对于煤炭中的二氧化碳将如何处置。显然,温室气体减排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因为他明确要求撤销对于美国能源管制的各种限制,扭转政府干预,取消那些扼杀就业的规定,其主要目标就是温室气体的减排。 

所谓“美国能源独立”和废除“清洁电力计划”的根本目的,就是彻底放开对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开发利用的各种限制,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特朗普将其称之为是一次“新能源革命”,但方向不仅与奥巴马时期为美国能源确定的目标大相径庭,而且与全人类的共同目标截然相反。

“能源独立”不是特朗普的新提法,早在尼克松时代就成为一句激动人心的口号。奥巴马也是高举“能源独立”大旗,他与特朗普的区别在于,一个寄希望于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另一个仍热衷传统化石能源。

在美国能源独立的问题上,奥巴马成绩应该说非常不错。尽管“页岩革命”是一场计划外的的革命,当时奥巴马和他的能源部长朱棣文,以及前任小布什总统及麾下的各位高人,没有人真正意识到页岩油气会异军突起,彻底改变了全球能源的供需格局;也没有人制定过一个支持鼓励的政策,完全靠市场化实现了一次从组织模式到技术创新的颠覆性革命。页岩油气极大推进了美国的能源独立,石油已经不再是美国军队和外交需要全力以赴保障的重点。

页岩油气开发大幅度增加了美国的天然气供应,而灵活高效的天然气不仅大幅度降低了美国的石油消费,而且也实现了温室气体的减排。这不是政府刻意达到的目标,而是市场创造的奇迹。

页岩气的增产首先减少了美国民众采暖油的消费。传统的油气生产为解决冬季居民和城市公共设施的采暖,需要大量的地下储气库,将夏季多余的天然气注入地下储气库,在冬季抽出供暖。这种模式导致冬季天然气家居高不下,大量居民不得不使用相对便宜的燃料油采暖。而页岩气采用了人工压裂的技术,并采取了“放产”的放任生产的模式,在入冬前集中压裂,快速放气,在冬季形成供气高峰,不再需要建设和动用地下储气库,减少了系统性浪费,使得冬季气价大幅度降低,也让老百姓自觉自愿地选择了油改气。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5年美国的石油消费与奥巴马上任前一年的2006年相比,十年美国原油产量净增加2.63亿吨,石油消费净减少1.03亿吨,进口减少3.66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从66.63%下降到29.9%。

其实,特朗普的所谓“革命”不过是虚张声势,因为奥巴马的“清洁电力计划”从一开始就已经胎死腹中。2016年2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已经作出裁定,暂停执行奥巴马政府的清洁电力计划。

美国煤炭行业的困境不是奥巴马“清洁电力计划”造成的,因为这一计划从未被执行,煤炭产业纯粹是被页岩气活活掐死的。2006年美国天然气产量5240亿立方米,2015年达到7673亿,增加了46.44%。而同期,美国煤炭消费量从8.1亿吨标煤,下降到5.66亿吨,减少了30%以上。

在签署“能源独立行政令”时,特朗普总统为了煽情,请来了一群年轻矿工助威。目前,美国矿工为6.6万人,据此推算,天然气对煤炭替代大约减少了不到2.85万个工作岗位,而这十年中,仅页岩气开采就创造了超过40万个就业。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将能源转化分散化、小型化、综合供能化和服务化,这种抵近用户的模式非但不会减少就业,还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区别仅仅在于人们是在能源转换端?还在在能源的需求终端。

美国能源部2017年度《美国能源与就业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美国太阳能发电行业雇佣了37.38万名从业者,化石能源发电业(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仅雇佣了18.71万人,前者比后者多出约20万人。而太阳能发电量仅占到全美国发电量的0.8%,未来潜力可想而知。太阳能光伏发电,特别是分布式光伏是一种服务业,在千家万户屋顶安装、维修等服务工作量大大高于传统化石能源。特朗普要为化石能源牺牲可再生能源,纯粹是丢了西瓜捡芝麻。

特朗普“能源独立”行政令还要兑现他上任初期发布的“美国第一”能源计划中“为辛勤工作的美国人降低能源价格”的目标。其实,美国的能源结构已经是所有发达国家中最低的,也比主要的发展中国家要低得多。2017年4月份美国天然气的批发价格已经跌倒了0.55至0.65元人民币一个立方米,是中国工业用气的六分之一到八分之一。美国最新的天然气发电技术已经将效率提升到70%,一立方米天然气可以6.84度电。如果按照55%效率计算,用如此便宜的天然气发电,一度电的燃料成本仅仅不到0.1至0.12元人民币,所以美国的工业批发电价只有不到0.2元一度,几乎是中国的四分之一,日本的八分之一,德国的十分之一。这样低的电价是清洁煤发电技术无论如何都难以实现的,而美国一些地区的风力发电电价已经非常接近0.2-0.25元一度的价格。

过低能源价格已经造成了美国能源浪费严重,能效水平是所有发达国家中最低的,无论人均能耗和电耗、单位GDP能耗和电耗都比欧盟和日本低很多。这样的浪费并不能创造有效的经济增长,也不会为美国老百姓带来更多的收入,更不可能为老百姓带来更加清新的空气。历史上,那些能源价格过低的国家,技术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都是越来越差,例如沙特、伊朗、俄罗斯。

美国退出气候变化《巴黎协议》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在特朗普竞选期间,他就一再声称气候变化是针对美国的“阴谋”,都是“胡扯”。但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170多个国家的共识,是无数科学家的研究,也是我们周边大量气候事件的事实。2012年10月,“桑迪”飓风淹没特朗普总统的家乡纽约曼哈顿,主要进入曼哈顿的隧道和地铁几乎都被淹没,城市长时间断电。2016年10月刚刚发生的“马修”飓风在美国东海岸导致15人死亡220万户停电,损失空前惨重。面对如此的灾难,特朗普总统居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让人愕然。

不管美国共和党人如何看待气候变化问题,仍有很多很多的美国人将坚持努力应对气候变化。居住着美国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加州和纽约州州长杰瑞•布朗和安德鲁•库莫,针对特朗普的行政令发表联合声明:“无论华盛顿政府是否参与,我们将与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共同努力,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我们的未来。”

大量新增的灵活、清洁、高效的天然气在美国能源结构中超过31%,极大改善了美国的能源结构,使无碳的水电、核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达到14%,有效解决了可再生能源的稳定的问题,使美国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仅次于中国,稳居世界第二,以为没有中国的大量弃风弃光问题,其设备利用率大大高于中国。因此,从2005年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高点实现了持续下降,从61.08亿吨,下降到2015年的54.86亿吨,降幅达到10.2%。

埃隆•马斯克要用一个太阳能屋顶,一个家用超级充电宝和一辆电动汽车,帮助4500万个拥有独立屋顶的美国家庭实现“能源独立”。如果这一计划一旦实现,美国每一个家庭的能源费用将近乎与零,污染排放完全为零,从根本上改变能源利用的模式,而且这样的电动汽车很快就可以实现无人驾驶,让人们的体验乐趣无限。

马斯克的“能源独立”正在PK特朗普的能源独立。马斯克让每一个美国人成为清洁能源交通的“生产投资型消费者”,而特朗普要让昔日曾经辉煌的“煤老板”、“油老板”和华尔街的大老板们再次光鲜起来。他们谁能够让美国再次伟大?世界只能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