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把握能源长期趋势与短期效益间平衡术

   2016-03-01 中国石油报
49
核心提示: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内外政治经济局势出现的新形势、新变化使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的发展日益承压。在国内,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

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内外政治经济局势出现的新形势、新变化使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的发展日益承压。在国内,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能源消费、能源强度和碳排放等方面表现出区别与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特征,包括能源需求总量增速放缓、结构加速转型、能源效率提升和能源消费机构低碳化、清洁化等。以成品油等传统化石燃料为主要产品的石油企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国际上,在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低碳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转型的关键词之一。2014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提升至15%左右。2015年6月,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递交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自主贡献文件,确定中国二氧化碳将于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国家致力于发展新能源、减少碳排放的宏观政策方向,客观上也令石油企业的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从这个角度来说,以创新为核心,围绕新能源、新技术取得新发展可以说是石油企业唯一具有可操作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世界可再生能源比例提升是大趋势。尽管不同机构对可再生能源未来发展的预测有高有低,但均认同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规模和消费比重都将持续扩大和提升。不过,能源更替的大势所趋并不意味着石油企业需将企业发展的战略重心转移至可再生能源上。实际上,未来10年至20年内,可再生能源很难对以石油为主导的既有能源体系形成太大冲击。美国能源信息署就认为,石油在未来20年仍将是全球最主要的能源资源。

技术上,可再生能源尚未形成完善的技术体系,其在电力储存、电网接入及发电稳定性等方面均存在突破难度较大的技术瓶颈,且目前仍未取得较为可观的进展。经济性上,尽管近年来风能和光伏的发电成本持续下降,英德两国的陆上风电甚至已具备可与天然气、煤炭发电竞争的实力,但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从整个能源消费层面来看,化石能源的技术成熟度与成本竞争力远在可再生能源之上。欧债危机后欧盟开始大量进口煤炭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那么,站在全球经济转型与能源更迭的十字路口,中国石油企业应如何平衡能源发展的长期趋势和短期效益之间的关系?

应明确的是,传统能源企业是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要主体。它们拥有强大的资金筹集、技术创新和渠道拓展能力,加之不同品种的能源产业之间天然存在的业务相关性,可以说,传统能源企业发展新能源具有其他行业不可比拟的天然优势。况且,整个新能源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资金、技术、人才等各方面要素积累不足,传统能源企业的投资研发无疑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初期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力量。

由于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能源必然是较长期的能源战略重点,因此,石油企业需做好中长期(10年至30年)规划,从技术可行性、经济成本性及国家政策导向等多个方面对不同品种的新能源进行分类、分阶段布局。实际上,尽管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及油价断崖式下跌导致国内外石油企业纷纷收缩投资并对旗下资产进行剥离或重组,但BP、壳牌等跨国石油巨头在新能源业务上仍有所侧重。例如BP在剥离光伏业务后,将其对可再生能源的关注集中在风电和生物燃料领域。据BP中国副总裁安杰逻介绍,BP在生物质能源方面相当积极,不仅对转化技术和工艺加强研发,而且也在土地使用、作物种植技术等与生物质能可持续性密切相关的领域做了很多工作。

短期(5年至10年)来看,石油企业还是要立足传统油气资源的开发技术与市场布局,在提高生产运营中的能源利用效率、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清洁高效的能源产品等方面下功夫。

首先,石油企业需从产品碳足迹(CarbonFootprint)的层面考虑企业生产运营中的能效问题。要降低石油石化产品的碳足迹,石油企业需在生产端改进生产运行、进行相关技术和资金投资以提高炼厂和油气生产装置的运行效率,降低气体燃烧排放。同时,还要在碳捕获和碳封存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并开发新的突破性技术以进一步提高能效、减少排放。

其次,在消费端要以提高消费者能源利用效率为目的,不断推出更加清洁高效的产品和服务。在低碳发展的理念指导下,油和气分属于不同类型的能源资源,需将油和气区别对待。石油属于相对高碳的能源,因此石油企业可在持续提升油品质量的同时,加强与汽车和设备制造商的合作,提高燃油和润滑油产品的总体利用效率。此外,还应优化化工产品结构,加大力度发展精细化工业务,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非油品业务的跨越式发展。

天然气虽是化石能源,但由于其自身碳排放极低且开发利用技术十分成熟,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石油企业要不断加码天然气业务:在生产端,持续加强天然气资源勘探,确保储量接替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并加快国内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在消费端,需扩大天然气使用规模,提高天然气消费比例,同时加强天然气利用技术的研发应用,在天然气发电与交通运输等领域加大投资力度。

再次,短期内着重加强对传统油气领域的投入并不意味着放弃新能源,石油企业需根据国家政策动向与市场价格波动来配置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制定科学的新能源发展战略。在目前油价低位运行阶段,国家正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石油企业可凭借自身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渠道,利用加油站发展充电桩业务,利用油气管网发展无线充电业务等,借助政策东风使新能源能够“反哺”传统油气业务。待油价反弹时,石油企业应利用油气业务的高利润加快布局新能源,以为未来的能源更迭奠定基础。

从产业特点来看,新能源与传统能源虽在终端产品的功能上相似,但就生产过程而言,新能源产业更加倚重于新材料、新技术的发明创新,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远低于传统能源。因此,石油企业与其将新能源看作是传统能源的“近亲”,在规模上摇摆不定,不如将其看作与传统能源大不相同的技术密集型产业,遵循技术型产业发展的规律,在技术创新方面下功夫。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