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从CBD到大兴机场 全方位体验中国移动5G“速度”

   2019-09-05 环球网
37
核心提示:日前,中国移动在北京朝阳区中国移动三里屯移动营业厅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国移动5G尝鲜体验打卡活动。在

日前,中国移动在北京朝阳区中国移动三里屯移动营业厅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国移动5G“尝鲜”体验打卡活动。

在营业厅里,记者感受到了5G带来的极速畅爽体验;并乘坐5G展车,直观感受到了三里屯至东直门沿途5G的覆盖效果。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移动还邀请到北京地区第一位5G体验用户,与到场记者进行深度交流。此外,记者还前往大兴机场,体验了新机场的5G覆盖与速度。

从介绍与体验与交流中,环球网科技记者感受到了中国移动在5G布局方面的决心与力度。

  记者采访中国移动北京地区第一位5G体验用户

  快速部署5G网络建设

据了解,中国移动具有丰富、优质的频谱资源,2.6GHz及4.9GHz共260MHz,2.6GHz主力频段网络覆盖能力强,4.9GHz频段使用灵活,既可用于网络容量和覆盖补充,也可用于垂直行业,按需满足其业务需求,实现“双频协同”良好效益。

“5G看移动”,背后是中国移动240亿元5G建网投资的决心。截至目前,中国移动在全国52个重点城市建成超过2万个5G基站,同时,为了让更多客户通过5G体验厅等方式感知5G网络,已在全国300多个城市开展5G网络建设。预计2019年在超过50个城市实现5G商用服务。2020年,将进一步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在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提供5G商用服务。

  中国移动5G展车

截至目前,北京移动累计建设安装3500+个5G基站,主要集中在除南四环以外的五环内核心地区及郊区县城区域,并且打造了金融街至创新大厦、东直门至美惠大厦、国贸CBD共3条2.6G、4.9G双频精品演示线路。在房山窦店建成国内第一条5G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在地铁16号线建成国内第一条5G全覆盖线路,在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部分两会代表驻地、五棵松体育场、世界园艺博览会、协和医院、清华大学、玉渊潭公园等地点完成5G业务演示。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9月底前,北京移动将建设5000+基站,实现南四环以北的五环区域和郊区县城重点区域5G室外基本覆盖。同时开展大兴新机场、首都机场、火车站、地铁、京雄和京张高铁、冬奥场馆、通州城市副中心等重点区域的5G网络建设。

  环球网科技记者在大兴机场体验5G速度

  加快推动5G融入百业服务大众

中国移动为用户提供“不换卡、不换号、便捷开通5G”服务。在85个城市完成了121个营业厅的5G体验升级改造,“和地图”App、手机营业厅App等渠道可以实时查看客户身边5G网络的覆盖情况。

加快5G+产业发展,加速推动5G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成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建设主力军。开展5G应用协作创新,持续提升基于速率、带宽、时延、切片、功能等多量纲、多维度、多模式的差异化服务能力,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引领推动5G标准和技术研发

从3G、4G到5G,中国移动作为“更懂TDD技术和网络、最懂5G网络”的运营商,主导着5G的技术发展方向,对5G理解深刻。中国移动积极推动TDD技术成为5G核心基础和主流方向;深耕TDD网络运营,从3G TD-SCDMA、4G TD-LTE到5G,具有10多年的TDD技术创新、网络运营经验;全周期主导5G推进,主导了5G需求定义、关键技术研究、国际标准制定、产业推进等各个环节。

在无线网推进大规模天线方面,中国移动在全球最早带动研发,让5G大规模天线技术和产品成熟时间至少提前1年。此外,中国移动还提出5G新型网络核心网架构,推动其成为5G核心网基础架构,传输网主导新型光传输网络定义,更好适应5G高速率、低时延、可切片的客户业务需求,终端推动5G终端上行性能增强,显著提升客户5G上行速率体验和覆盖性能。

此外,中国移动作为愿景需求定义者,提出的5G关键指标被国际电联接受并成为全球共识,是中国首次牵头制定新一代移动通信需求。中国移动作为国际标准主推者,在3GPP、ITU等国际组织中牵头42个关键项目,位居全球运营商首位;主导5G系统架构标准制定,这是中国公司首次主导新一代网络架构标准制定。据了解,中国移动累计提交标准提案3000余篇,申请1000余篇专利,在全球运营商中位居前列。在ITU、3GPP等国际组织中,中国移动担任领导职务30余个,大幅提升了我国标准影响力。

在推动5G发展方面,中国移动致力于带动产业快速成熟,提升产品性能,在全球产业链中构筑竞争优势,助力我国5G产业领跑世界。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