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记录了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发展与变迁,承载了中国人的文化精神、美学思想和人文情怀。但现如今,传统笔墨的书写形式逐渐退出大众文化需求层面,人们习惯于用电脑和手机沟通交流,书写能力普遍降低,提笔忘字也是常有的事,古老的笔墨面临如何更好传承的挑战。
一直以来,业界都在呼吁为了传承传统文化,书法教育必须走进校园。但各地也普遍面临着专业书法师资不足的问题,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此背景下,将中国书法与现代科技相融合来解决当前书法传承难问题,成了一个热门选项。
例如,在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指导下启动的“墨韵智能·书法进校园助力项目”,就是运用“人工智能+书法教学”的技术成果,面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1万所学校,定向提供书法教育支持。
而在8月23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指导的“中华精品字库工程成果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这一成果展则以全新的形式展现在科技推动下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取得的新成就。
据介绍,“中华精品字库工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支持项目,精选100款中国历代书法名家作品,开发成计算机字库,希望通过书法艺术和信息技术、汉字应用的高度融合,让历代书法名家名作能够以计算机字库的形式传承并发扬光大。中国书法家协会负责开发字体的遴选和质量审核,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负责字库的开发工作。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表示,“中华精品字库工程”不仅为书法类文物的“活化”与“数字化”提供了新尝试,也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谈到,“‘中华精品字库工程’让书法名家的作品,走出了博物馆,今后各个行业、普通民众都可以方便地使用精品字库的字体,用在电脑、手机上,用在书刊报纸、电视节目、产品包装、办公文档、宣传海报上,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记者看到,在展览现场,不仅有书法与中文字体的发展历程、书法字库的创作过程、精品字库的展示等“干货”展出,还有模拟实际应用、多媒体沉浸式字体空间、AR交互和定制文创等环节,让观众一站式集齐“赏字”“品字”“玩字”体验,饱览汉字缤纷多样之美。
方正集团董事长生玉海表示,作为最大的中文字库企业,方正希望把王羲之等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开发成字库,服务于当代社会,让书法活起来、用起来,将书法经典不断传承下去。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