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沃特玛宣布7月起停工半年,南京银隆被查封又被解禁,动力电池产业链今年以来负面消息不断!
被资本催生的充电桩企业,在经历了短短两三年时间的野蛮生长后,迎来了一大波退市、倒闭、被收购浪潮。充电桩行业,一个曾被资本方看做“万亿级蓝海”的市场,如今却是哀鸿片野,千疮百孔,这与当下发展势头迅猛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形成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充电桩,本是新能源汽车持续发展的命脉,现在到底是怎么了?
充电桩领域的洗牌正在加剧
7月31日,深圳容一电动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容一电动)发布了公司解散公告,公告内容显示,公司于2018年7月31日依法解散,进入公司清算程序。
对于解散原因,容一电动公告称,因研发资金投入过多,未能及时转化为效益;因融资方式不当,公司运营财务成本过高。公司近年来持续亏损,已无法继续经营。
业务扩张激进,充电市场转化收益慢
据了解,容一电动成立于2003年,2014年开始转型升级。主要做动力电池热管理和电动汽车连接器的业务开发,产品范围包括电池包液冷系统产品及解决方案、电动汽车连接器产品及解决方案等。曾经的容一电动曾多次获得“最佳充电枪供应商”、“企业信息化管理示范单位”等荣誉,也获得20多项国家专利,研发实力雄厚。
随着2014年新能源汽车的强势发展,充电桩市场的快速增长,众多企业纷纷入场布局,当然也包括了容一电动。但是,由传统业务转型介入新能源领域,容一电动属于研发、投资和宣传等方面都较为激进的公司之一。
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政策落地以来,一批新能源充电桩纷纷上马。不过,一直困扰充电桩企业的经营问题依然未能得到解决。面对千亿元级的市场大蛋糕,充电桩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普遍显得有些无所适从。
容一电动并不是第一家宣布解散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今年年初,充电网科技公司被曝因资金链断裂而宣布停止运营。另外,同样在行业内小有名气的聚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被沃尔(新能源)收购。近日,有消息称北京富电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富电绿能”)终止在新三板挂牌交易。
补贴政策不断,为何充电桩企业依然生存艰难?
最大的原因可能是高投入、低回报、模式不清晰、部分站点用户体验较差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多数企业,无法真正得到解决,而随着资本的消耗,被淘汰的企业也许会更多。上述的这些案例似乎也在预示着新一轮行业淘汰赛即将来临。
充电桩企业过度烧钱而盈利困难,但并不代表着这一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会没落。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充电桩这类配套基础设施,也将会迎来快速发展的空间。行业大洗牌之后,势必会留下一些行业巨头企业。
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年底,全国充电桩数量达到了45万个,今年前5个月,全国新增公共充电桩5.23万个,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近几年,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有利政策和标准推动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
此外,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 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集中充电站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480万个,将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车桩比例近1:1。按此数量计算,2020年充电桩总投资将超过3000亿元,对应的充电网络利润空间为558亿元,其中增值利润空间233亿元。
当前市场仍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正是大部分企业即使盈利困难也不放弃的根本原因。随着市场刚性需求持续旺盛,以及政策的拉动和市场机制的完善,充电桩市场增长态势将会更为强劲。
有句话说,“烧不死的鸟终成凤凰”。在这场淘汰赛中,能“活”到未来的企业,才能最终涅槃重生,成为行业里面一只美丽的“凤凰”!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