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构建全球智慧能源共同体思想平台 业界专家论道2021“智能+能源”论坛

   2021-10-13 中国能源网
63
核心提示:2021年9月24日至28日,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中关村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作为本次活动的重头戏,智能+能源论坛于

2021年9月24日至28日,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中关村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作为本次活动的重头戏,“智能+能源”论坛于9月26日圆满收官。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改变经济格局和人类生活,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的形势下,更加需要全球能源科技界、产业界深化合作,在这一背景下,论坛聚焦“智慧能源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围绕高质量发展与智慧能源的关系及互动机制,以及如何推动能源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业界专家一致认为,该论坛立意高远,主题鲜明,内涵丰富,不仅奏响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强音,更为构建全球智慧能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

构建全球智慧能源共同体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戴建军代表活动主办方表示:世界能源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不断推动能源行业向智能化、低碳化、多极化方向发展。

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戴建军

“智能+能源”论坛引发专业领域人士和社会各界对能源领域转型发展的高度关注,为国家和北京市能源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行性思路及建议,发挥了重要的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京促会已在中关村论坛框架下于2019年、2020年先后主办过“智能+健康”、“智能+交通”平行论坛,这是第三次举办“智能+”系列论坛,成为京促会推进民间对外交往和专业领域有机结合的品牌项目,以及首都民间对外交往的优质平台和一张名片。

北京民合国际交流基金会理事长杨海波

活动的主办方之一北京民合国际交流基金会理事长杨海波则表示:北京是全球科教资源最密集、创新最活跃的区域之一,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和助推器,作为中关村论坛的品牌项目,“智能+”系列论坛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智力资源优势,北京民合国际交流基金会将按照“来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原则,努力向全世界讲好北京故事,集众智,聚合力,助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科技创新+全球合作,把脉全球能源治理

“智慧”是当前创新和产业的热点方向,能源和智慧日趋融合,相关市场主体和机构发展的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被大大激发,《国家级能源工业互联网》、《北京延庆能源互联网综合示范区》等六项前沿创新成果在本次论坛上发布,这些智慧能源的“中国方案”针对能源利用中的瓶颈问题,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济大学智能与结构材料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同木建筑集团董事长周巍

其中同木建筑集团的《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的减碳综合方案》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同济大学智能与结构材料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同木建筑集团董事长周巍表示:建筑行业作为城市能源消耗的重要部门,碳排放占全球总排放的39%以上。建筑行业的碳减排对建设清洁、安全、低碳的绿色智能城市,以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同木建筑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减碳综合方案,通过建设设计优化、绿建与节能咨询、建筑垃圾分选利用、绿色建材研发,可减少30%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碳排放。同木建筑已累计节约90万吨的碳排放。

如何解决能源全球性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共同应对时代挑战成为论坛的焦点话题,专家一致认为:解决该难题的金钥匙在于科技创新和全球合作,正如孟加拉驻华大使馆副馆长兼公使纳祖明所言:人类文明的高质量发展和智慧能源息息相关,破解和应对能源全球性发展难题和挑战,更加需要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只有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营造一流创新生态,能源才能真正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福祉。

全球能源正向智慧能源转型加速,构建清洁低碳、高效韧性的智慧能源系统势在必行,中国正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智慧能源产业将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并支撑能源系统的清洁高效低碳转型,2021“智能+能源”论坛应运而生,为构建世界智慧能源共同体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平台作用,必将进一步优化全球能源治理,有力推动国际能源交流互鉴与合作共赢。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