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在澳门举行的第五届中拉基础设施合作论坛上,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指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方。中拉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互补性强,发展潜力巨大。
王炳南
中拉基础设施合作论坛与第十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同期召开。由中国商务部主办,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和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承办,来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11位部级嘉宾,中国外交部、商务部,以及中外金融机构、商协会和企业逾800人参加了相关活动。
合作潜力巨大
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深化,中拉基础设施合作正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目前,已经有19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与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已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的第二大目的地和海外承包工程第三大市场。”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宋东升谈到,相对于亚洲和非洲,中拉基础设施合作起步较晚,但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潜力巨大。近年来双方在交通、能源、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领域合作取得了很大进步。
韩镜
中国外交部拉美局副司长韩镜从三个维度谈到中拉在基础设施领域合作的巨大潜力。
一是中拉整体合作的发展。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板块,也是新兴市场国家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中拉合作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受到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认可和欢迎。
二是“一带一路”建设。目前,“一带一路”从“大写意”向“工笔画”的方向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地区国家间的互联互通是中拉合作的一个优先发展方向。
三是拉美地区对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中方具有成熟的技术、设备和丰富的经验,以及一大批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国际性企业,双方合作大有可为。
国家开发银行国际合作业务局美洲非洲业务部主任靳涛同时提醒,面对巨大的机遇,不应忽视困难与挑战。尽管中资企业和金融机构拥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技术资金和发展经验,但也面临着文化语言以及对拉美PPP模式的不适应。
多方合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推进中拉基础设施合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中拉双方需要共同面对和认真思考的话题。
从金融的角度,中国进出口银行战略规划部总经理许波认为,一要秉承市场化原则。基础设施需要长期投入,尊重市场原则,提高贷款质量,控制项目风险,有利于东道国和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二要发挥多种资金作用,支持投建营一体化。三要携手各类金融机构,加强第三方市场合作,通过多种方式吸引不同类型的资金参与拉美的建设。
中国港湾投资建设的牙买加南北高速公路
从企业的角度,中国港湾工程公司董事长林懿翀分析,首先,项目推进方式要全球化。鼓励欧美企业参与,发挥他们文化与语言的优势,项目的成功率更高。其次,商业模式要多元化,通过PPP、BOT考虑合作的新模式。第三,项目实施属地化,在项目分包、项目设计、项目采购等方面,充分照顾当地企业和政府的利益。同时,提升当地企业的设计施工、管理能力,培养对基础设施发展的建设水平。
王炳南对中拉基础设施合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中拉双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探索创新路径,实现基础设施合作提质升级。二是对标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总体目标,做好战略对接,确保基础设施合作行稳致远。三是秉承开放、绿色、廉洁的核心理念,推动良性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合作走深走远。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