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施耐德电气:以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全球知名船东绿色航行

   2021-11-25 施耐德电气
82
核心提示:中国北京,2021年11月25日随着疫情防控稳中向好和各行各业的复产复工,当前全球经济已经进入上升通道。因此,今年全球集运市场需

中国北京,2021年11月25日——随着疫情防控稳中向好和各行各业的复产复工,当前全球经济已经进入上升通道。因此,今年全球集运市场需求量和运价均大幅提升。目前,集运公司的平均净利润率已经攀升至60%。但是,现阶段全球的供应链还较为脆弱,受全球各地防控要求的影响,全球主要港口拥堵现象频现。在此背景下,各大航运企业纷纷开始通过造船增加运力,以期满足日益提升的集装箱航运需求。仅2021年上半年,全球集装箱船新船订单量就达到286艘(约250万TEU),同期增长率高达790%。

市场繁荣发展背后,目前航运企业的运营和业务拓展也面临着一个重大难题——碳减排。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设定的2050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到2050年,全球航运业需要将碳排放减少至2008年航运业碳排基准的70%。越来越多的造船厂和航运企业开始寻求更高效的船舶低碳化技术,期待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手段,助力公司和全球生态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相较于其他行业,海事行业对于风险控制的把控更为严格。因此,如何在保障运营效率的同时,尽可能提升船舶的安全性,也是当前造船厂和航运企业最想要寻求的突破方向。

施耐德电气:以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全球知名船东绿色航行

作为全球能源管理和数字化转型的专家,施耐德电气在集装箱船舶行业,尤其是超大型集装箱船舶领域深耕多年,一直致力于以“共创共赢绿色可持续未来”为目标,为客户打造更加高效、可持续的配电及自动化解决方案标杆。结合超大型集装箱船舶领域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并基于独创的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施耐德电气能够为各航运企业提供完善的中低压一体化智能配电解决方案。这套解决方案由部署在系统底层的中压继电保护SEPAM、带有智能属性的全新Masterpact MTZ空气断路器、带有通讯功能的塑壳断路器、PM表计、ATV630变频器、绝缘监测装置Vigilohm等在内的一系列互联互通产品和部署在边缘控制层的PO电力监控系统组成,能够实现用电数据的精准采集和实时监测,并通过算法对船舶内相关系统进行自动控制,给航运企业带来超过20%的货仓风机能效优化、系统谐波水平低于2%的全船用能环境改善,并通过实现自动启停全船货仓风机,从而达成运营效率提升的效果。

此外,施耐德电气能够在设计、建造、运营、优化和更新的每个阶段,为航运企业提供贯穿船舶全生命周期的船级社认可产品和一站式全球服务。通过覆盖集装箱船舶中压配电系统、低压配电系统、变压器、机舱风机和海水泵变频控制系统、货仓风机能量控制系统、谐波治理设备等一系列从现场仪器到控制机房的完整解决方案,满足不同航运企业对于包括降低成本、物流保障、项目实施、维护和改造等在内的特定需求。

自2008年,施耐德电气持续为全球大型集装箱船提供可靠、高效、智能的配电及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在中国,施耐德电气曾先后为多家全球知名船东的众多大型船舶项目,提供了完整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有着成熟的产品及项目实施经验。值得一提的是,凭借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出色的解决方案性能表现以及长期合作建立的充分互信, 施耐德电气今年更是获得了法国第一、世界第三集装箱全球承运公司法国达飞集团的青睐,与其在15000TEU、13000TEU以及全球第一艘以LNG为燃料的23000TEU大型集装箱船等项目上达成了合作。通过应用和部署施耐德电气融合了通过将前瞻性数字化理念和自动化技术的船舶智能配电解决方案,法国达飞集团获得了高稳定性和高质量的船舶能源使用体验,并达成了自身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业务发展目标。

施耐德电气:以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全球知名船东绿色航行

达飞集团打造的全球第一艘LNG燃料23000TEU大型集装箱船

法国达飞集团船队及新造船负责人Xavier Leclercq表示:“我们与施耐德电气有着十余年的合作历史,尤其在最近的23,000TEU双燃料船项目中,施耐德电气是我们的关键合作伙伴,我们期待继续与施耐德电气保持着密切的伙伴关系。”

未来,施耐德电气还将一如既往地聚焦海事行业,并在LNG船、豪华游轮等细分市场同步发力,将优质的产品、创新的设计理念和7天24小时的全球服务,带给更多立足中国和全球市场的海事行业客户,充分践行“共创共赢绿色可持续未来”的目标,与行业各方参与者共同探“双碳”目标下的未来发展之路。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