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汇聚多方智慧,共促碳中和产业合作切实落地

   2021-07-09 中国能源网
72
核心提示:当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与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共识。2020年9月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

当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与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共识。2020年9月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彰显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担当,也预示着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和能源发展面临着深刻变革。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倒逼下,积极探索能源转型、提升可再生能源技术、能源数字化融合、促进国际合作以及构建新的能源安全观,正在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核心课题。

 

 

为了探索碳中和目标愿景下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与路径,2021年7月8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与中国能源网联合主办的第三届未来能源大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以“碳中和与未来能源”为主题,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张凤出席大会并致辞,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正运为大会领导致辞环节主持。此外,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杜祥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周孝信,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欧阳明高为大会作了主旨演讲。

双碳目标下的未来能源大势

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的活动冲击了自然系统中的碳循环平衡,化石能源的过度使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大幅上升,引发温室效应造成全球气候变暖,随着气候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受到关注,关于二氧化碳排放讨论的重点不再是是否应该采取控制措施,而是确定目标后,如何以最小的成本有效达到目标。

目前,我国碳排放总量中,电力行业碳排放占比约为40%,工业燃烧碳排放占比达到30%左右。能源消耗作为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因此,要实现“碳中和”,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能源低碳和零碳转型是我国能源行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

“践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能源领域将是主战场。”史玉波在致辞中表示:“‘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将促进我国能源和经济系统加速转型升级。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碳排放总量已达102亿吨,排放主要来源为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因此,推动未来能源系统向清洁低碳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杜祥琬

“双碳目标会带来新能源、新投资、新技术、新产业、新交通、新建筑以及新的发展方式,它会深刻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是实现经济、能源、环境、气候共赢的大事。”杜祥琬强调:“‘双碳’目标是有机联系的,碳达峰不是冲高峰,也不是攀高峰,而是碳中和的基础和条件,我们要通过逐步降低碳强度来实现碳达峰,而在能源转型的大势下,能源核心资产也将由煤矿和油气资源转变成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开发能力以及新材料的科学创新能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周孝信

周孝信认为:“关于双碳目标的实施路径,核心在于习主席讲话谈到两个构建:一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二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具体来讲我国未来要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以及深化电力体制改革。”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欧阳明高

欧阳明高指出:“动力革命常常会引发能源革命,目前我们的动力革命与新能源汽车密切相关,新能源汽车引领了几大革命:一是电动车革命,二是新能源革命,三是智能化革命。所以现在车既是电动车辆,也是储能装置,也是智能终端。这三大革命将会引发产业格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如100年前从马车到汽车的变革以及石油行业的大繁荣一样,今后二三十年,交通装备与能源化工相关产业将发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碳中和技术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今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对推动碳达峰、碳中和作出全面动员和系统部署,并明确指出要着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意味着新能源发电将逐渐成为电力供应的主体。

 

 

中国能源网首席研究员韩晓平

中国能源网首席研究员韩晓平认为:“在推进碳中和的过程中,我们解决问题要回归常识。碳达峰、碳中和对于能源来说是全域电气化,这个问题必须要统一认识,碳中和是电力系统的主要任务,当电力系统能够覆盖所有能源90%的时候,我们才可能真正实现碳中和,而如何维持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参与性,将成为我们下一步电力工作持续的目标。”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高级研究所所长、IEEE PES主席Saifur Rahman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全球电力行业碳中和的挑战与机遇》的主旨演讲,Saifur Rahman表示:“目前,中国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其次是美国、印度、俄罗斯。同时,全球煤炭需求的75%以上来自亚洲国家,因此要解决脱碳问题,关键在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大规模推广电动汽车将对此有巨大帮助,这样我们就不会消耗那么多汽油,但前提是必须确保汽车所用的电不是来自于化石能源。”

 

 

三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江冰

三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江冰指出:“关于新型电力系统,以新能源为主体、加强可再生能源替代是人们所熟知的内容,而常常被人忽略的一点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电力体制改革是新型电力系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前提和特征,没有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就没有新型电力系统,就没有能源的节能减排,就没有‘30、60’目标的实现。正如2014年总书记在第四次财经委的讲话,能源革命归结一条,就是实现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充分理解这句话是我们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

会上,与会专家认为,我国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均达到了世界第一,未来新能源技术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以风光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能源行业未来将呈现新能源快速发展,而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提升将进一步提高能源系统对灵活性调节资源以及储能的需求,未来电力系统的稳定需要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用户侧共同承担责任。

另外,本次大会上多项促进碳中和产业技术创新的工作获得了阶段性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王晓明发布《电力“新基建”发展模式和路径研究》成果报告

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联合华北电力大学、中国能源网等单位共同研究,并在施耐德电气的支持下完成的《电力“新基建”发展模式和路径研究》报告正式发布。研究成果显示,电力“新基建”是支撑电力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它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能源电力基础设施转型升级,为构建互利共赢能源电力生态圈,双碳目标的实现和能源转型提供有效的手段。

 

 

TERA-Award智慧能源创新大赛组委会代表潘永花对大赛进行讲解

由香港中华煤气与国家电投联合主办的“Tera-Award 智慧能源创新大赛”面向广大能源同行征集未来的智慧能源领域优秀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据了解,该大赛受到大湾区共同家园投资有限公司、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产学研伙伴参共同参与和推进。下一阶段将致力于寻找智慧能源创新解决方案,发现原创的技术及专利,并投资应用于真实场景中。

 

 

中国能源网与碳中和技术创新挑战赛组委会进行了战略合作签约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大会上,中国能源网与碳中和技术创新挑战赛组委会进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为响应碳中和碳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技术创新挑战赛”旨在携手地方政府、创新型企业和团队,通过在具体生产生活场景中,发掘、整合和应用好的低碳、零碳技术和解决方案,加速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应用和创新进程,让“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碳中和背景下的产业合作发展之路

在碳中和目标下能源企业在碳中和产业合作中具有广阔的前景,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目前仍然存在化石能源占比较高、碳排放强度偏高、高耗能产业比重较大等问题。同时,我国在实施减碳过程中也有许多优势,一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居于世界领先水平,风电、光伏装机均居世界首位,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未来具备跨越式发展的空间;二是我国减碳潜力巨大,能源产业在节能减排、电能替代、数字智能等方向具备较大跨界合作空间。

 

 

能源基金会低碳经济转型项目主任傅莎

能源基金会低碳经济转型项目主任傅莎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所有部门来协力进行,碳中和引发的能源转型也带来了新增长和新机遇,有助于相关产业升级和重塑竞争力。新的低碳技术不仅有望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减少油气对外依存度,也可以带来大量投资机会,根据各方的评估,未来的投资规模或将达到140万亿水平。”

 

 

西门子能源有限公司低碳能源系统总监傅晓东

西门子能源有限公司低碳能源系统总监傅晓东表示:“传统发电企业需要从低碳化之路一步一步走向零碳排放,在2060年以前,煤电的规模将不断减少,其他清洁低碳的能源利用方式将不断增加,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以大幅度减少碳排放,如在电供热中提高高温热泵的效率是提高电能利用效率的重要方式,此外提高燃气发电占比以及创新烧氢燃机等都是减碳的可行性方案。”

另外,在本次大会上,“中国能源研究会碳中和产业合作中心”正式筹备成立,未来将与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能源网等单位全面携手,在碳中和相关前沿技术、产业政策、产学研交流、绿色金融支持等领域进行长期研究和实践探索,并持续推动碳中和领域的政策研究、科技创新、技术推广、标准制定等工作的落实。

史玉波对此表示:“我们希望国内外志同道合的企业、学术机构、业内专家积极参与产业合作中心的筹备和工作开展,促进优势资源聚集,形成推动碳中和相关领域技术快速进步、行业稳健持续发展的合力,联合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协调碳中和与未来能源有机融合,全方位开展业务创新和试点示范,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