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6日电 “第二届能源互联网国际创新创业峰会”16日在天府新区召开。
图为活动现场。天府新区供图
此次峰会重点关注“政策、市场、技术、投资、创新”五个方面,围绕“十四五”能源规划、“能源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与路径”“全球能源创新的示例”“能源互联网行业投资的方向与准则”等议题进行深度探讨。
能源转型:守望与创新
当日上午9点,峰会正式开幕。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党组书记赵辉作致辞发言。他指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已成为当下中国经济的关键词。知识产权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创新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对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将有效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图为活动现场。天府新区供图
四川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委员、党群工作部部长林锐表示,天府新区已全面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先行区;作为2020年创响中国和全国“双创周”天府新区系列活动之一,本次峰会广邀全球专家学者及新经济领军企业代表进行现场指导,出智出力,将在能源互联网发展上达成新共识、探索新路子。
图为活动现场。天府新区供图
原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原理事长石定寰指出,面向“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应继续坚定贯彻能源革命的思想,坚定实行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在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以更加稳健、扎实、协调、系统的步伐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大咖汇聚,探索智慧能源
能源互联网形态下的未来应是何种景象?峰会现场,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能源互联网智库中心主任夏清,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创始人元道,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院长王燕等多位致力于推动能源互联网和清洁能源产业技术发展的学者、专家,围绕“高弹性多能融合电网”“新基建和能源互联网”“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等话题,探讨了能源互联网的特征和建设路径。
图为活动现场。天府新区供图
夏清教授指出,在市场中,用户总是选择价格低的能源、放弃价格高的能源,由此实现不同能源之间的替代,产生互相替代的经济高弹性。能源互联网下,市场机制激活要素弹性,数字技术将要素功能智能化,多能融合产生各要素之间的竞争性弹性,互联网平台将实现各要素之间的高效互动,引领电网高质量转型发展。
王燕院长表示,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要素之一,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的主要因素包括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外部环境。要促进创新成果实现优质转化,需从上述三方面着手,科技成果上考虑教师质量、授予科学技术类博士学位的院系数量等因素影响,转化机构需建立起创新管理和服务体系,外部环境则与人才环境、资本环境密切相关。
推动能源互利合作,打造全球合作平台
峰会上,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刘毅发表“能源互联网国际创新中心:让我们一起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主题演讲,通过对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经济放缓等挑战进行剖析,指出当下推动能源互利合作,助力各国共同解决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必要性。
图为活动现场。天府新区供图
据了解,能源互联网国际创新中心于2019年6月11日在成都天府新区正式成立。该中心的成立是天府新区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的创新举措,是聚焦能源互联网领域的国际化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旨在推动国内外绿色能源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作为公园城市的“首提地”,近年来,天府新区积极探索公园城市的全新表达,加快发展代表绿色和高能级、且与公园城市形态相匹配的产业形态,以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以能源互联网为代表的低碳智能能源产业成为其中的优选案例。
目前,能源互联网国际创新中心所打造的2020EXCEL加速营项目已吸纳20家企业。该项目为企业加速发展提供深层次创新服务,为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打造一流产业功能区起到先行示范作用,为天府新区打造国家级能源互联网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奠定基础。
路演见真招,价值创造力再激发
峰会期间,集团展区、清华电机系校友企业展区、“一系两院”成果展区、EXCEL加速营入营企业展区、全球五大洲创新项目展区5大展区,汇聚80家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新企业进行展示和路演。包括EXCEL加速营2020年入营企业、全球合作伙伴推介企业、清华校友企业等,各家企业携自家核心产品相继亮相。EXCEL加速营入营企业展区同步举办EXCEL加速营DEMODAY(结营日),发布2020年EXCEL加速营回顾报告。
图为活动现场。天府新区供图 图为活动现场。
“加快构建能源互联网,将促进能源绿色转型,实现能源发展与碳脱钩、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此次峰会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能源互联网国际创新创业峰会正通过不断跟进后续服务,推动能源互联网领域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助力各类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协同发展,未来将通过面向中型企业开设领军计划、为中型企业家进行经管类的培训提升等多种方式,持续推进能源互联网产业合作,帮助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走绿色低碳的创新之路。(完)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