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徐匡迪:我眼中的张国宝

   2019-10-08 中国经济周刊
65
核心提示:10月4日下午,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逝世的消息震惊业内,业内人士纷纷表达了哀痛和惋惜之情。享年75岁的

10月4日下午,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逝世的消息震惊业内,业内人士纷纷表达了哀痛和惋惜之情。

享年75岁的张国宝历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正部级)。2003年兼任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办公室主任,2008年兼任国家能源局局长。长期负责能源、交通基础司、工业司、高技术司、国防动员办公室工作,曾在多个“小组”里担任组长、副组长、组员,如西气东输领导小组、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首都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领导小组、宝钢三期国家验收小组等,在能源、交通和工业领域颇有建树。

2011年1月卸任之后,张国宝于当年2月增补为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副主任;2012年6月受聘为中国石油(6.190, 0.08, 1.31%)大学(北京)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院长;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委员。

卸任后的张国宝笔耕不辍,长期为《中国经济周刊》撰写专栏文章逾80篇,即使在美国治病期间,也不曾中断。

他在专栏文章中记述了他所亲历的那些被称为世纪工程的重大工程项目的决策和建设过程,包括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中俄原油管道、特高压输变电等超级工程,以及国家电网、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等发展规划和决策论证建设过程,以及深邃的思考。

其中,大部分专栏文章被收录进其2018年出版的《筚路蓝缕——世纪工程决策建设记述》一书中。现将该书的序和自序摘登如下,谨以此缅怀尊敬的张国宝先生。

徐匡迪:我眼中的张国宝

张国宝同志80年代初进入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作后分管过多个领域,在30多年间参与过许多重大经济发展规划、政策和重大项目的审批、决策、实施。

我在上海市和中国工程院工作期间,在工作中和他多有接触。

上海市的洋山深水港集装箱码头、长江口航道整治、浦东机场、磁悬浮列车线、城市轨道交通明珠线、外高桥电厂、宝山钢铁厂、漕泾化工区、外高桥和长兴岛造船基地、上海光源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等许多重大工程,正是在他分管这些工作期间建设的。这些重大工程项目在论证决策过程中,难免有各种不同意见的争论。

张国宝同志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他总能耐心倾听、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即便和有的领导同志意见相左,他也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这一点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他的很多意见在决策过程中被采纳,而且被以后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在长期的工作历练中,张国宝同志培养起协调复杂、跨行业、跨省区重大工程的能力。例如,本书中所述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他都在工程领导小组中担任重要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微观层面,他有扎实的工程技术功底;在宏观层面,他能从全局和长远视角谋划行业的发展。

例如,本书中“将我国建设成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一文,他向中央领导提出的把中国建设成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建议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他身体力行,从规划到审批并给予实质性的支持,建设长江口、环渤海湾、珠江口三大造船基地。

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造船工业处于低迷的情况下,他力陈国务院领导,支持将黄浦江畔的江南造船厂迁往长江口的外高桥。这些案例体现出了他对经济发展、行业发展的长远思考。他对能源周边外交的深入思考和身体力行极具战略思维。

张国宝同志的主要工作生涯正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走过的历程,他把这一时期自己亲历的重大工程和行业的发展记录下来,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筚路蓝缕走过的不平凡的发展道路。

(本文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为张国宝新书 《筚路蓝缕——世纪工程决策建设记述》所作序,内容有删减,标题为编辑所加。)

自序

张国宝:我亲历的改革开放40年

2018年,我国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这个时代的过来人也是见证者,我们目睹了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这个时代改革和建设事业的直接参与者,我们付出过,但我们能成为这个时代的弄潮儿是幸运的。

我在80年代初进入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作,承蒙党中央和国务院、发改委历届领导的信任,我分管过技术引进、基本建设投资、能源交通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国防动员等领域的工作,并兼任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办公室主任和国家能源局局长,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我具体负责制定了铁路中长期规划、船舶工业、汽车工业、钢铁工业、软件产业等发展规划,代表国家发改委向国务院汇报并实施了上千的重大项目。

当这些项目从谋划、论证、审批、实施,到一座座桥梁拔地而起,一条条铁路通达东西南北,变成一个个伟大工程项目时,作为参与者的豪迈心情大家可以感同身受。

这些项目的建设构建了中国经济的骨架,这是我感到十分欣慰的。青藏铁路的建设,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被称为世纪工程的重大工程的实施具有史诗般的意义。西气东输被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誉为拉开了西部大开发的序幕,在中国大地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亚天然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中缅原油、天然气管道,洋山深水港的建设都极具战略谋划和决策。

我对这些重大工程项目的描述仅仅是我所接触到的那一部分。一个重大工程从谋划到决策,到实施,千千万万的人为它付出了努力。我讲述的只是一个时间段、一个方面的事情。记录下这些重大工程项目的争论、比较、决策和实施,也是记录科学决策的过程,可以让今后的实践来检验。

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它会使我想起几届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亲自领导、关怀和信任,他们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情怀和担当,他们既是我的领导,也是我的良师益友,包括在外人看来“铁面宰相”朱镕基总理,尽管他会不留情面地批评,但我可以和他们坦率地讨论,畅所欲言发表意见看法。吴邦国同志则平易近人,宽厚如邻家友人,在他们领导下工作是我人生中最宽松、民主氛围最浓、工作最紧张愉快的时期。

我们在工作中建立起来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友谊一直持续到我们离开工作岗位之后。曾担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同志知悉我生病后亲笔给我写了一封深情的长信,信中写道:“退休后分别已五年了,经常想念你和那难忘的岁月。我们共同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深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而自豪。”使我十分感动。

在宣布我退休的第二天,习近平主席还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是与能源工作强有力的保障分不开的,其中也包含着你的辛勤劳动。希望你今后继续关心能源工作,为我国能源事业科学发展献计献策。”

当我写下这些回忆文章的时候,成千上万和我共事的同事,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普通劳动者浮现在我的眼前。中国人民是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群体。他们使我感动,使我由衷地对他们表示敬意。 是他们的奉献创造了伟业,创造了历史。

我们从吃饭要粮票、穿衣要布票的年代走来,到今天市场极大丰富,所以用“筚路蓝缕”作为书名我想是十分恰当的。

(本文为张国宝新书《筚路蓝缕——世纪工程决策建设记述》 自序,内容有删减,标题为编辑所加。)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