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4日的开幕式上,越野滑雪运动员迪妮格尔•衣拉木江与北欧两项运动员赵嘉文,一起将最后一棒火炬嵌入大雪花形状的主火炬台中。一定有人会问,如何实现给火炬供能?
最初,设计者们将气瓶藏在5朵“花瓣”里,但气瓶的更换是一个难题。为保证火炬的可靠性,技术团队将供能路径设置在了天上。
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面有十几个电机组成的钢索起吊系统,还有气路的释放系统,电缆的释放系统,卷放系统都有,所以气路在上面”。
除了能量供应的气路,威亚上还配备了诸如可伸缩的电缆、控制线等,组成了一套姿态调节执行机构,来配合地面装置实现主火炬的动作。可以说,火炬台供能上的成功不仅仅是中国在奥运会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充分体现了中国航天在氢能供应与利用领域的技术积累。
此外,往届奥运会使用的燃料多为液化天然气或丙烷等气体,而此次北京冬奥会是首次使用氢能作为火炬燃料,契合绿色办奥理念。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