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深入推进能源革命 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能源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2022-11-11 人民日报
69
核心提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

北部荒漠,19.6万余块光伏板立于黄沙之上,国家电投达拉特光伏电站投运以来,累计输出绿色电力超25亿千瓦时、治沙1.6万亩;

东南沿海,1台核电机组的年发电量能满足100万人口的生产生活年用电需求、全寿期产生千亿元产值,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的关键装备全部实现国产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能源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新步伐。

能源供给能力持续增强,多轮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基本形成

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如何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始终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首要问题。

“三铲下来就能装满一台100吨的大卡车,今年前8月的原煤产量同比增加340多万吨。”在中煤集团平朔东露天矿,14台7层楼高的电铲车和上百台自卸卡车开足马力作业。煤矿总工程师邵宾介绍,随着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升,煤炭日均产量从10年前的5.5万吨增加到现在的7万多吨。

这十年,煤炭供应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全国煤炭产量从2012年的39.45亿吨增至2021年的41.3亿吨。大型煤矿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80%以上,已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813个,煤炭供给结构持续优化,供应弹性和韧性不断增强。

这十年,油气勘探开发形势总体向好。长庆油田年产油气当量攀上6000万吨高点;“地下珠峰”采油,顺北油气田钻探垂直深度超8000米的油气井达41口;叩开1500米超深水开发大门,“深海一号”大气田日产天然气1000万立方米……老油田硬稳定、新阵地快建产,我国油气总产量由2012年的2.96亿吨油当量增至2021年的3.65亿吨油当量。

这十年,电力普遍服务能力显著提高。2015年12月,随着青海果洛、玉树网外无电地区通电工程全部投运,全国最后3.98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得到解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在发展中国家率先实现人人有电用;建成2636万千瓦光伏扶贫工程,惠及415万户脱贫户。从“用上电”到“用好电”,我国人均电力装机由2012年的0.84千瓦增至1.68千瓦。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始终保持在80%以上。煤、油、气、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基本形成,2021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43.3亿吨标准煤,比2012年增长23.4%,超过世界总产量的1/5。

能源结构转型深入推进,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稳步提升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也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转变能源利用方式,大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26.4%,相当于减少能源消费约14亿吨标准煤,以能源消费年均约3%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6.6%的增长。

清洁能源不断发展壮大。乌东德、白鹤滩、两河口等大型水电站陆续投产,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基地加快推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突破11亿千瓦,占总装机的45.8%。风电、光伏、水电、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从2014年的16.9%上升到2021年的25.5%,占能源消费增量的60%以上。

煤炭利用更加清洁高效。国家能源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十年来,电力行业度电供电煤耗下降超过20克,累计节约原煤消耗超7亿吨,约为2021年全国煤炭总产量的1/6。同时,煤电行业大力推动超低排放改造,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下降近90%。

能源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天蓝水清,安徽马鞍山港慈湖综合码头货轮往来繁忙,船主王锦军将电缆接到岸边充电桩:“以前用柴油发电,噪声不小,还有油污味,一晚上得花100元左右,岸电方便不少,还便宜70多元。”十年来,我国深入推动电能替代,2021年新增电能替代电量约1700亿千瓦时;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3.6%,替代散煤1.5亿吨以上;建成全球最大的充换电网络。

能源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从“跟跑并跑”向“创新主导”加速转变

珠江口盆地,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一号”投产。“这是国内首次在300米级水深海域设计建造的钻采平台。”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袁玮介绍,“海基一号”攻克了一系列世界性难题,创新应用了2项世界首创、21项国内首创先进技术。

从我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到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再到我国首套自主研发深水水下生产系统正式投用,这十年,海洋油气装备技术实现重大飞跃。

这仅是我国能源技术装备自主创新的一个缩影。

看煤炭利用,世界首台135万千瓦煤电机组投入运行,世界首套万吨级煤基可降解材料项目投产;看油气开发,常规油气勘探开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和装备水平大幅提升;看清洁能源,成功研发制造全球最大单机容量100万千瓦水电机组,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等大型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氢能、新型储能等新技术新业态蓬勃发展……这十年,能源行业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重大装备技术水平,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实现从“跟跑并跑”向“创新主导”加速转变。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要切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能源系统落实落地,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围绕能源安全保供、绿色低碳转型等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奋力推进能源强国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能源保障。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