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现

   2022-09-23 人民日报海外版
53
核心提示:9月2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一组数据: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1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一;十年来,退

9月2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一组数据: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1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一;十年来,退出过剩钢铁产能1.5亿吨以上;2021年,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5.5%,比2012年提升11个百分点……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能源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取得重要进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现良好开局。接下来,将以“双碳”工作为牵引,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加快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新能源产业全球领先

在2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刘德春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特别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行动与成效。

看产业结构,十年来,中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退出过剩钢铁产能1.5亿吨以上、取缔地条钢1.4亿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1%,比2012年增加5.7个百分点;“三新”产业增加值相当于GDP的比重达到17.25%;新能源产业全球领先,为全球市场提供超过70%的光伏组件;绿色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面积比例提升至84%。今年前8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97万辆和386万辆,保有量达到1099万辆,约占全球一半左右。

看能源转型,十年来,中国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强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持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

2021年,我国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5.5%,比2012年提升11个百分点;煤炭消费占比下降至56%,比2012年下降12.5个百分点;风光发电装机规模比2012年增长12倍左右,新能源发电量首次超过1万亿千瓦时。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11亿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均居世界第一。

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在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节能越来越受关注。刘德春介绍,2012年以来,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6%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了26.4%,相当于少用了14亿吨标准煤,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重点领域节能成效明显。2012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降低36.2%;建成绿色建筑约85亿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约17亿平方米;全国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和人均综合能耗分别累计下降18.8%、21.7%。

——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以节约能源法为统领,以民用建筑节能、公共机构节能等条例为支撑,节能审查、节能监察、能效标识、重点用能单位管理等规章为保障的节能法规体系。实施并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发布相关国家标准378项,建立健全价格、财税、金融等配套政策。

刘德春表示,接下来,有关部门将持续完善能耗双控政策,保障国家布局重大项目合理用能需求;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改造,支持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加快制修订一批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等强制性国家标准,积极推广先进适用节能技术和产品。

循环经济再上新台阶

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2021年,我国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6.8%,比2012年提高了近16个百分点。

具体看,2021年,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率达到了72.1%、粉煤灰达到71.4%、冶炼渣达到62.7%、工业副产石膏达到72.3%、农作物秸秆达到86%以上。与2012年相比,2021年我国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了58%。

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方面,各地区各部门加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力度,规范发展再制造产业,加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推动废弃物“变废为宝”。数据显示,与2012年相比,2021年我国重点电器电子产品年处理量增加了7300万台,规范处理率提高了44个百分点。2021年我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等9类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达到3.85亿吨,是2012年的2倍以上。

“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刘德春说,将推进能源、水、粮食、土地、矿产、原材料一体化节约、全过程管理和全链条节约;建设交投便利、绿色高效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提升再生资源分拣加工利用水平;加强废旧农资回收利用,强化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清洁供暖和生物质天然气。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