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车降价“大乱斗”?新能源打响价格战 燃油车加入战局

   2023-03-13 中新网
61
核心提示:2023年,在新能源汽车开年打响价格战后,燃油车也在3月加入战局。汽车全面降价的时代来了吗、超30个汽车品牌花式打价格战等话题

2023年,在新能源汽车开年打响价格战后,燃油车也在3月加入战局。

“汽车全面降价的时代来了吗”、“超30个汽车品牌花式打价格战”等话题相继登上热搜。以致于有网友调侃:“我们正在经历汽车行业史上‘最卷’的一段时期。”

而捅了汽车行业价格战“马蜂窝”的则是东风汽车。

此前,一张“湖北史上最强购车优惠季开启”的宣传海报显示,东风汽车本轮联合补贴力度最高达9万元,相当于购买新车可享“六折”,随后汽车价格战在湖北开始了一场大乱斗,并开始向其他地区蔓延。

东风多款车型新车湖北卖断货,二手车受冲击

3月,湖北省与车企推出堪称“历史最强”的政企联合补贴,补贴主要覆盖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东风风神、东风日产等东风系品牌。例如一辆原售价21.19万元的东风雪铁龙C6,政企综合补贴9万元后,仅需12.19万元。

有消费者调侃称,“21万的雪铁龙C6全是问题,12万的C6‘完美无瑕’。在优惠面前,法系车配件贵、故障多的问题都不叫事儿。”

据媒体报道,补贴优惠刺激之下,湖北部分4S出现了多款车型售罄、断货的情况。有4S店销售人员表示,“雪铁龙C6现在连订单都不接了。别说现车,连展车都没有了。”

社交媒体上流传的照片显示,在湖北武汉,原本冷清的4S店门庭若市,源源不断的客流将店内围的“水泄不通”。中新财经拨打位于武汉的东风雪铁龙与东风本田4S店电话,多次核实相关情况,但均被提示线路繁忙。

不过,二手车市场却受到了新车降价的冲击。

一位北京二手车商告诉中新财经,因为新车大幅降价,自己这波真的“亏麻了”。本来有客户准备在他这里购买帕萨特与迈腾这样的中级车,受到C6降价的影响,他们决定直接用同样的价格买辆新车,眼看着“煮熟的鸭子”飞走了。

不过他表示,自己并不是市场中“最惨的”。真“欲哭无泪”的是此前收了雪铁龙C6与C3-XR等车型的车商。在降价前,一两年车龄的“准新”C6能卖14万元左右。现在,新车降到了12万元左右,已经比收车的成本还高。

据他透露,目前不少二手车商现在已经暂时不收车了。大家都在观望,先把手里的库存清完,再考虑看看。即便是收车,价格也会压得特别低。

奔驰、宝马、奥迪加入价格战?

在汽车降价的相关话题登上热搜后,“奔驰C级优惠11万、奥迪A6裸车价即将降至22万、宝马3系将来优惠完的价格在17万出头”等豪华品牌大幅降价的消息亦在网络上传播引发关注。

奔驰、宝马与奥迪在内的北京多家汽车经销商均向中新财经表示,新车确实有优惠,但并没有网传的那么大幅度。

具体来看,燃油车方面,奔驰C级、E级车型优惠幅度大概在6万-7万元左右;宝马3系、5系大约为10个点;奥迪A4、A6、Q5等车型优惠也在6万-7万元左右。上述品牌在电动车方面的优惠,则普遍比燃油车幅度更大。

在一线品牌推出降价活动的同时,二线品牌豪华品牌已纷纷加入到价格战。凯迪拉克、沃尔沃等品牌的销售人员告诉中新财经,目前新车普遍存在优惠,优惠幅度与一线豪华品牌相近,需要根据库存情况具体安排。

此外,多家汽车经销商普遍表示,最近新车优惠的幅度已经超过了去年年底,今年优惠政策的推出时间也比往年要早。一位销售人员告诉中新财经,“我们着急卖,得完成任务。现在行情有点淡,销售任务进度没跟上。行情越淡,我们这边卖得越便宜。”

车企降价“混战”会持续多久?

中新财经注意到,近期并非只有湖北一地的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新车补贴活动。

3月1日起,中国一汽面向吉林省消费者推出“旗惠吉林——亿元限时惠民补贴”活动。补贴范围覆盖一汽红旗、一汽解放、一汽奔腾、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品牌等乘用车和轻型货车产品。补贴总额达1.5亿元,单车补贴金额最高可达37000元。

在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企业加政府空前优惠的购车补贴政策,展现了汽车大省对稳定、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决心。上述补贴政策具有示范作用,其他省份很可能会进行效仿。

“2023年汽车行业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汽车行业运行出现更加复杂的特征,各地政府大力开展促消费的举措,将形成各地促消费的多元化政策支持特征。”

同时,他指出,本次促销中,有的企业是为了国六排放标准车型的换代、清理库存,由于旧车库存终归有限,所以其仅是一个针对3月份的、暂时的促销活动,是类似“双十一”的促销活动。

而对于奔驰、宝马、凯迪拉克等品牌来说,多家汽车经销商销售人员告诉中新财经,目前所售畅销车型符合最新的“国六B”排放标准,并不存在所谓的的排放“换代”问题。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