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云上会展,全息世界的又一“现在进行时”

   2020-11-30 china5e
69
核心提示:11月26日,2020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云上博览馆、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云上东博会双双在CCTV1的新闻联播中出现,展现了云上展览、交

11月26日,2020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云上博览馆”、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云上东博会”双双在CCTV1的新闻联播中出现,展现了云上展览、交易和会议等场景新模型,而这一切的背后是阿里云全息云平台,打造的创新云上会展的数字化场景。

2020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丰富多彩的云展部分,吸引了众多赞叹。以阿里云为技术支撑的云上博览馆平台(简称“云上展馆”),参会展商超过3200家,让主办方和参会者见识了数字化会展的众多可能,如此大规模的数字化互动展馆,隐藏着阿里云人工智能、数字化场景技术的诸多前沿能力。36氪独家采访了阿里云人工智能科学家谭平带领的团队,揭晓阿里云展的技术密码。

【一级标】云上展馆 数字化能力的场景实践

传统展会中,主办方若要召集上千家企业参展,起码准备3-6个月,对与会双方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考验。而且,招商需要的信息推广也是不菲的开支。展会受到场地限制,规模受制约今年疫情之下,全球型展会都无法正常开展,影响了交易与交流。

传统会展业受到了巨大冲击。会展“上云”也因此进入人们的视野。

“这是一个将传统模式升级转型为新模式的数字化机遇。”谭平认为,这次云上展馆应用于智能制造的展览展示,是阿里云对新型会展形式用数字化能力的场景诠释与实践。

3D全景展会

谭平介绍,本次云上展馆以智能制造产业链、创新链、生态链为主线,建立了沉浸式的 3D 展馆,设置了五大展区——系统解决方案展区、智能制造示范应用展区、智能制造装备及公共服务平台展区、智能制造人才交流展区和智能制造金融对接展区。

同时,云上展馆启动了四大功能系统,分别是由智能产品与装备系统、智能方案系统、智能生产系统、智能服务系统,集合而形成云上展馆的智能服务超级系统。

以云上参展商西门子为例,在云上展馆展示了以“数字孪生”为核心的柔性生产技术平台。通过线上系统,通过贯穿全产品生命周期的数字孪生和柔性制造技术,让生产线学会思考,让大规模定制化生产成为可能,为虚拟和现实连接带来了生产力和效率的巨大提升。

云上参展中兴通讯,通过“5G+工业园区”云计算和数字孪生技术,向大家呈现了5G扫地机器人、5G巡逻机器人、机器视觉质量检测、云化AGV等5G工业的应用场景。

此外,类似展商呈现的工业机器人技术、高端数控机床技术、柔性生产技术平台、数字孪生技术等高端技术,用户都可以通过云上展馆随时浏览,观看会议、直播,并且可与展商交换名片、合作洽谈,发布询盘信息等。

【一级标】阿里云技术赋能 场景数字化不断迭代

云上展馆的强大功能是阿里云技术的集成结果。云上展馆,核心定位就是“场景数字化技术”。

云上展馆从100-200平方米的小规模场景展馆开始搭建,并逐渐能支持大型展馆,随着主办方的需求不断升级,云上展馆的场景数字化技术全面升级。

“在场景的数字化过程中,从会场的整体拍摄到三维重建,再到上线交付,云上展馆的技术稳定性是迭代的第一步,第二步是展馆3D视觉效果的提升,由于线下展厅的局限性,需要用技术在原有展厅上扩大虚拟展厅,达到美化作用。” 谭平介绍。

经过不断的迭代,云上展馆已进入“自动化”模式。只需一张图纸,就能“一键”生成三维模型,呈现完美的虚拟效果。

“通过阿里云的底层技术支撑,建模后的虚拟展厅会同时内嵌展馆所需的其他功能,包括直播、虚拟人讲解、在线洽谈等。尤其是在线上直播中,阿里云有着承载10万级并发的强大技术能力。”

谭平表示,随着云上展馆技术提升,阿里云期待新会展生态的建立。今年,我们真的做了不少云上展会。疫情也不能影响大家交流、交易的热情,阿里云很高兴能为上海婚纱展、糖酒会、厦门98投洽会、杨凌农高会、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东博博览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等等众多重要展会提供云展的技术支持。

会展行业模式没有改变的前提下,会展主办方仍然是主角,新技术的供应商扮演配角,云上会展想成为链接云厂商与会展主办方的技术桥梁,阿里云致力于技术赋能者。

云上会展是对传统会展的补充,是数字化场景构建的行业新尝试,是全息世界的又一“现在进行时”。谭平老师深切的相信,随着技术普惠数字化场景的应用深入,未来一定有更多可能。未来,用户可能在家用VR或AR设备,就能身临其境的看展,与同行交流互动;还可以在全息世界里去企业工厂参观产品,以用户为中心去搭建一套会展的体验交流中心......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