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是湖泊分布最为广泛的区域之一,其中咸水湖泊的面积为27600平方公里,占高原湖泊总面积的70%以上。北京师范大学李小雁教授团队基于青海湖5年全年连续观测数据,利用温度和CO2通量的关系构建的线性方程评估了青藏高原上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373个咸水湖泊不同时期的CO2通量,研究发现:青藏高原咸水湖泊夏季表现为碳源,而冬季则为碳汇,冬季可以吸收大量的CO2,是一个潜在的碳汇区,全年吸收CO2达1000万吨碳,相当于青藏高原陆地生态系统净生产力的三分之一。进一步结合RCP2.6、RCP4.5和RCP8.5三个情景下CMIP5(第五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中四个模型模拟数据对2006−2099年青藏高原咸水湖泊CO2通量进行预测分析发现,在极端持续的升温情景下(RCP8.5),高原咸水湖泊从21世纪中期开始可能从原来的碳汇转化为碳源。最后通过分析湖冰变化对CO2吸收的影响,解释了可能的内在机制,从非冰期到冰期,随着温度的降低,湖泊pH升高,湖泊中OH−(氢氧根离子)增加,湖泊中CO2相关的化学平衡向HCO3−(碳酸氢根离子)转化,湖泊从大气中不断吸收CO2,开始结冰期表现为较高的CO2吸收速率。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