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雷州市覃斗镇流沙湾海域,一笼笼吊养在木桩上的珍珠贝,随波浪起伏摇晃。最近,广东海洋大学(下称“广东海大”)南珠先锋实践队利用暑期,在流沙湾海水珍珠主养殖区帮助珠农优化养殖技术,提高育珠贝成活率,节省人力成本。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作为一所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海洋高校,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广东海大发力海洋牧场建设,围绕水产种业、智慧养殖、平台装备等方面,聚合资源,加强科技攻关,培育优质品种,研发智能装备,助力打造海上新广东。
培育高品质种植养殖新品种
在养殖区,南珠先锋实践队与珠农一起繁育马氏珠母贝“海选1号”新品种、“海选2号”新品系苗种,推广苗种高效规模化繁育、流沙湾“内湾+外湾”接力育珠等技术。
“这些举措,提高了海水珍珠产业优质种苗覆盖率,有助于培育优质海水珍珠,提高珠农生产效益。”实践队指导老师杨创业说。
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背后,是广东海大在海洋种业研发、海洋渔业发展等方面的教学科研优势。
瞄准制约现代种业发展的瓶颈,广东海大开展大宗与特色海水养殖种类种质资源创新研究,集成传统与现代育种技术,培育了南美白对虾“兴海1号”、马氏珠母贝“海选1号”等一批高产、抗逆与高品质种植养殖新品种。
“兴海1号”在广东、广西、河北、山东、江苏等地推广养殖,2018年到2021年累计养殖面积20.90万亩;“海选1号”养殖品种及配套养殖育珠技术的推广应用,累计为雷州流沙村及周边村庄提供超600个就业岗位……
经过不断探索,广东海大构建了“育繁推”良种培育与推广体系,提高了优质苗种覆盖率,实现养殖良种化,提升南海水产养殖种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研发海洋牧场智能装备
在电脑上点击,可以远程操作无人船行驶到固定海域,并通过智能算法识别鱼群状态、数量、分布等情况,实现饲料的自动、精准投喂,降低养殖成本的同时,避免过量投喂影响水质,为深远海养殖提供了技术支撑。
深耕“海洋牧场”,智能装备是保障。广东海大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加强有组织科研,着力解决海洋牧场建设的关键技术与装备问题。
针对传统海洋养殖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广东海大船舶与海运学院集中力量开展水面智能投料船、牧场水下巡检作业机器人、牧场水域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发。
该校数学与计算机学院也重点发力海洋牧场智能监控和智慧养殖领域研究,在海洋牧场环境在线监测、养殖装备智能控制、水下机器人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院长彭小红介绍,相关成果已在10多家大型水产养殖企业落地应用。
在该校统筹规划下,二级院系和科研机构集中优势力量,凝聚大团队,形成大成果,研制了多款智能化养殖装备,助力海洋牧场产业发展。
“我们将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科技和人才重要结合点的作用,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构筑大海洋学科体系,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强化有组织的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为海洋强省建设贡献海大智慧。”广东海大相关负责人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