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胜地北戴河,在8月初迎来一批新的贵宾。
8月1日至7日,受党中央、国务院邀请,57位国内科技前沿领域优秀人才代表来到北戴河休假。其中就有来自广东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
邀请优秀专家人才暑期到北戴河休假,是党和国家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性安排。自1998年起,中央先后邀请22批1300余位专家参加暑期休假活动。北戴河由此被称为“专家人才会客厅”。
据媒体公开报道,每年的受邀专家主要是中组部与中央有关部门及各地反复酝酿沟通、精心遴选产生的,有的省就只有一个名额。
作为人才大省,改革开放以来,广东自主培养引进大量杰出优秀人才,各行各业涌现了一批典型模范。20多年来,有哪些来自广东的专家人才代表受邀成为北戴河的贵宾?在中央领导同志看望慰问期间他们又提出了哪些意见建议?
●南方日报记者 钱明雅 骆骁骅 实习生 杨肇原
多位来自广东工程院院士受邀
有多位来自广东的工程院院士曾收到过参加北戴河休假的“红色邀请函”。
比如钟南山院士,年过八旬的他在休假期间仍在为科研合作奔走。“这次休假安排,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才的关心重视,也为来此的不同领域专家提供了很好交流渠道,我准备让实验室的课题组与他们建立更多联系,进一步提高。现在我的一个愿望就是搭建好平台,为国家、为下一代培养更多的人才。”钟南山说。
华南理工大学瞿金平院士曾于2018年受邀来到北戴河。作为从事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及装备研究的专家,瞿金平带领团队取得多项世界首创的科技成果,打破了我国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技术来源长期依靠模仿和引进的局面。
在当年休假期间,专家们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如何实现自主可控”等问题展开讨论,瞿金平曾表示:“在科学道路上没有捷径可以走!科技工作者要勇坐冷板凳,不要迷信国外的技术,要努力想办法走出我们的新路。”此前,他曾主动要求卸任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职务,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工作中。
2015年受邀来北戴河休假的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偲院士从事海洋生态工程研究30余年,是多个海洋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在休假期间,他建言推动科技发展应该“把握主攻方向,就是紧扣国家需求,增强主动精神,把科技创新用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上”。
特殊的年份 特别的记忆
在新中国成立的“逢十大庆”年,受邀前往北戴河休假则有特别的纪念意义。
2009年,恰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的主题为“60年辉煌成就与我国人才的贡献”,有6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创新创业创优人才的优秀代表参加休假,其中包括“两弹一星”功勋专家、在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突发事件、关键时刻中表现突出的专家、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优秀代表等。
当年广东获邀的专家代表有两人,来自广州的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振是其中之一。
周振长期从事质谱仪器研究,在德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其研制的质谱仪就已达到当时国际同类仪器的最高水平。2004年回国创业,不到五年便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并多次获国家发明专利。
此后周振曾于2020年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并将所创办的企业发展成为中国第一个规模化正向研发的专业质谱仪器制造企业。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当年的北戴河休假邀请了58位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优秀专家人才代表。时任中山海关技术中心研究员的岳巧云是其中之一。她曾参与建设病媒生物DNA条形码检测数据库,创新病媒生物检疫技术并在全国海关口岸推广运用,提高了输入性病媒生物的种类鉴别力,为“守好国门”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谈及这次休假时,岳巧云曾表示“不仅拓展了思维,也从与各领域专家的交流中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我将更努力地为把好‘国门’作贡献”。
2人曾作为留学回国代表参加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的北戴河休假专门邀请60位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创新创业专家代表参加。他们分别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培养人才等方面创造优异成绩,是留学回国人员的杰出代表。
这一年有两位来自广东的专家受邀,分别是时任广东亚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游景玉和时任深圳市朗科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邓国顺。
两人都代表了当时的前沿科技方向。前者是中国第一个研制成功核电站全范围仿真机的科学家,同时也是实时仿真技术领域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后者带领团队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块“优盘”,被称为“优盘之父”。
当年的休假主题是“创新创业与人才培养”,中组部召开座谈会专门听取专家学者对编制全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的意见和建议。其中,游景玉建议要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邓国顺则建言要积极引导广大科技人才到企业建功立业。
值得一提的是,参加这次休假活动最年轻的是现任中山大学校长的高松,那一年他44岁,时任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副主任,此前一年刚当选中科院院士。在休假期间受访时,高松曾表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
受邀代表云集各行各业领军人物
参加北戴河休假的广东专家广泛覆盖各个专业领域有突出建树的领军人物。
2003年的休假,党中央、国务院邀请了100名来自抗击非典一线的医务专家、全国防治非典科技攻关组负责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总工程师、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首席科学家。时任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唐小平是其中之一。非典期间,他所在的医院是广州收治非典病人最多、收治时间最长的医院。
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与专家们的座谈会上,时年38岁的唐小平第一个发言。“我第一次来到心慕已久的北戴河,并且受到党中央如此高的礼遇,相信全国一线的医务工作者都能感受到党中央的关怀。”
2005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度的北戴河休假便邀请了51名农业科学家和农村实用人才,其中包括来自江门台山的富贵竹种植能手陈月心。
在当时接受媒体采访时,陈月心对于培育新型农民谈了自己的认识:“要结合各地农村的特点,对农民进行培训。培训根据需要,因地制宜,不要强求什么都一样,应根据大家的意愿,只要能够让大家安居乐业就好了。要想使农民真正发家致富,还要加强对年轻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新一代农民的素质。”
全国模范教师,时任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学部主任的沈卓娅曾于2007年前往北戴河休假。其编著出版的《字体设计》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当年应邀参加休假活动的全国优秀教师和教育专家代表共60名,其中高职院校代表2名。沈卓娅是广东高校唯一一名代表。
为做好科研谈认识提建议
有多位来自广东或如今在广东工作的专家在北戴河休假期间,为做好科研工作谈了自己的认识,并提出意见建议。
时任中山大学副校长,现为南方医科大学校长的黎孟枫曾参加2015年度的北戴河休假。期间他曾对做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提出建议,“在医学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之间有断层的情况,两者有各自的价值取向和目标,需要注意基础和应用之间双向的相互引导作用,而不能只强调单向。”
生于1983年9月的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光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若鹏于2012年受邀,是当年休假专家中最年轻的一位。休假期间受访时他曾表示:“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环境,我们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危机感、使命感,力争在原始科研方面突破创新。”
如今已是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的结构生物学家颜宁曾于2016年作为青年科学家代表受邀来到北戴河休假。在交流中她表示:“现在我们赶上了好时候,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有这么好的条件,再不好好干,真是对不起祖国和时代。”
(部分内容整合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岳巧云忆述北戴河休假经历感受:
全程被贴心呵护
交流收获正能量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岳巧云曾于2019年受邀参加优秀专家人才北戴河休假,度过了令她难忘的6天。当时她是中山海关技术中心的研究员。那一年共有58位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专家参加休假活动,时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受邀的“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涌现出的优秀专家人才代表”。
在北戴河休假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会有什么独特的收获或感悟?10日,南方日报专访了岳巧云。
南方日报:您得知自己受邀去北戴河休假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
岳巧云:得知消息之后,我特别激动。其实,我觉得自己只是在一直坚持兢兢业业做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想到能获得这么高的礼遇。收到通知可以带一位家属。儿子当时刚高考完,我就决定一定要带他去,让他在迈入大学校门前感受一下国家对于人才的重视和关爱。
南方日报:在接待上有什么感受?
岳巧云:一下飞机,就有中组部的同志在迎接我们,当天先在北京的宾馆入住,第二天出发去北戴河。接待礼仪、车辆住宿、活动安排,都特别细心和贴心。
南方日报:休假中有哪些活动?
岳巧云:我们游览了山海关城楼,还一起看电影、打乒乓球以及专家自编自演的文艺晚会。当时受邀的专家分成几个小组开展交流座谈。现场有院士、艺术家、医生、教育工作者,最年长的70岁,最年轻的是“80后”,虽然大家工作领域、年龄阶段不尽相同,但在科研攻关、成长历程等方面有着一样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所以有特别多的共同语言。那时候,我们就围坐在一起,每个人分别分享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
虽然是休假,但大家好像也都没有停下工作脚步,心没离开过“科研战场”,有的写科研项目立项书,有的还在改学生的博士论文。
南方日报:休假中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
岳巧云:印象最深的是拿到那张党中央、国务院发出的红色邀请函。刚到北戴河,我在房间里收拾东西。听到有人敲门,我开门一看,门外站的是中组部人才局的主要负责同志。他跟我打招呼,然后把手写着我姓名的邀请函递给我,表示欢迎。让我触动的是,他一扇扇敲开58名专家的房门,一个个问好、欢迎,特别真诚。国家有着如此礼贤下士的爱才之心,我只有更全身心投入到事业之中,才能不负期待。
南方日报:当时跟其他专家哪些话题交流得比较多,有什么收获和启发?
岳巧云:我们都相处得特别好。要说收获最大的,是大家的成长历程、爱国之心给我带来的激励和触动。那时候,我们常常会分享彼此的成长经历。我跟当时一位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教授交流得比较多,我俩都是从基层慢慢成长起来的。他讲了自己一路从中专、大专、大学再到成为博士生导师的故事,我特别佩服,也从这里面获得了很多正能量。
近年来受邀参加北戴河休假的部分广东专家
(职务头衔为受邀时)
2003年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唐小平
2006年
▷广东江门台山市高新竹艺有限公司董事长、富贵竹种植能手陈月心
2007年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全国模范教师”沈卓娅
2008年
▷仿真技术专家、国家仿真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游景玉
▷深圳市朗科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邓国顺
2009年
▷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周振
2012年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光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若鹏
2015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偲
▷中山大学教授、微生物学专家黎孟枫
2018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瞿金平
2019年
▷中山海关技术中心研究员岳巧云
2023年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广州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