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皮书》封面。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
日前,由中国工程院指导,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能源所)、山东能源研究院主办的《现代能源体系指数蓝皮书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会暨能源战略论坛在青岛举办,全国首份《蓝皮书》与现代能源指数体系网络平台正式发布。
《蓝皮书》以指数形式量化了我国现代能源体系建设进程,定位了我国现代能源体系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的建设水平,定量评价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进程,全面展现我国推进能源革命的成效,反映能源发展中各种亟须改进的问题。
现代能源体系新“生机”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该规划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力争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测评估、考核监督机制。
在此背景下,中国工程院启动“推进现代能源体系建设进程评估及发展战略研究”战略咨询研究项目,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为项目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民、陈勇为课题负责人。
该项目引入泛能源大数据理念,采用系统分析法构建包含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四个维度的现代能源指标体系;据此开展国内外横向对比及能源发展历史纵向比较;对我国各省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进程进行定量评价。
项目全面展现了我国推进能源革命的成效,并反映能源发展中存在的各种亟须改进的问题,对各省份乃至全国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量体”才能“裁衣”
“开展该工作最重要的基础是泛能源大数据理论和平台。现代能源体系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础性工程,首要条件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项目组将能源安全放在首位,它的分析权重占到30%,清洁、低碳和高效分别约占23%。”谢克昌介绍。
清洁是指任何一种能源从开发到利用的全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影响。从本质上来讲,能源生产和消费要采取整体的预防策略,减少或消除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危害,同时考虑能源用户的基本要求,使社会效益最大化。
在清洁方面,项目组采用了五项评价指标,分别是清洁能源消费总量占比、清洁能源生产总量占比、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硫排放量、单位生产总值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单位生产总值颗粒物排放量。
低碳是指任何一种能源从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减少碳排放。项目组采用了八项评价指标,分别是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单位能源消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森林面积覆盖率和人均森林蓄积量。
能源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项目组采用了九项评价指标,分别为石油储采比、天然气储采比、原煤储采比、单位面积非化石能源的可开发量、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比值、天然气生产量和消费量比值、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比值、电力生产量和消费量比值以及能源多样性。
高效是指能源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减少对能源资源的消耗,是保障国家能源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项目组采用了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能源消费弹性、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以及供电煤耗和电力线损率五项评价指标。
“数据”中探“路径”
随着能源革命的不断推进,我国现代能源建设水平稳步提升,综合指数从2010年的38.1提升至2020年的50.09,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建设成效显著。
项目组从四个维度对我国现代能源体系进行了洞察。
清洁指数呈快速上升趋势,由2010年的8.26上升至2020年的55.75,年均增长率约18.96%,表明过去10年间我国能源清洁生产和利用成效突出。
低碳指数呈逐步上升趋势,由2011年的24.51上升至2020年的30.95,年均增长率约2.63%,同期低碳指数增长速率要明显低于清洁指数。
安全指数呈下降趋势,由2010年的70.27下降至2020年的64.67,年均下降率约0.75%,主要受累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升。
高效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总体上从2010 年的41.76 上升至2020 年的45.25,年均增长率约0.73%,同期高效指数增长速率要低于清洁指数和低碳指数。
通过四个维度的量化比较,我国在清洁维度取得了显著进展,低碳维度、高效维度逐步向好,安全维度逐年下行。
项目组还对世界76个国家开展了指数横向对比研究,重点分析我国与G7和G20的差别。结果表明,中国综合指数世界排名第38,在G20成员国中排名第 14,整体处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中游水平。
中国清洁指数为 55.75,世界排名第 48,落后于 G7 等发达经济体,在 G20成员国中排名第11。尽管中国清洁维度进步显著,但总体排名靠后。
中国低碳指数为 30.95,世界排名第56,明显落后于 G7 等发达经济体,在G20成员国中排名第17。中国的低碳指标在四类指标中最低,包含的各项指标均未超过50分。
中国安全指数为 64.67,世界排名第 16,明显领先于G7等发达经济体,在 G20成员国中排名第 7,中国的安全指标在四类指标中最高,所包含的大部分指标均超过50分,煤炭对于我国能源安全的贡献最大,但是对于低碳却是不利因素,我国当前低碳和安全矛盾尖锐。
中国高效指数为45.25,世界排名第 42,明显落后于 G7 等发达经济体,在G20成员国中排名第 14。这主要归因于能源强度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差较大,节能增效是我国建设现代能源体系的关键所在。
项目组对我国各省份现代能源体系建设进程进行了评估与对比。
清洁指数呈南高北低态势,北京最高为88.6,内蒙古最低为17.1;低碳指数整体偏低,仅四川、云南、广东、福建和浙江超过50分;安全指数呈北高南低态势,与我国资源禀赋情况一致,新疆最高为76.4,北京最低为17.9;高效指数整体较高,北京高达87.4,说明我国电气化程度显著上升。
从现代能源体系指数看,四川最高66.4分;超过50分的有11个省份;低于40分的有4个,分别为宁夏、内蒙古、山西和辽宁。
“一些省份对国家能源贡献大,但经济相对落后,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因此,能源革命、能源体系建设、低碳转型都不能一刀切。”谢克昌指出。
建设现代能源体系需全社会行动
项目组从横向和纵向、国际和国内不同视野出发,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要科学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评价体系和国家指数目标;要统筹制定各省份的指数发展目标,精准推进现代能源体系建设;要建立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动态统计和监督考核体系;要节能优先,及时修订提升能效标准,压减不合理能源需求。我国能源需求量大,是第一大能源生产国,也是第一大消费国,能源安全的形势严峻,要做好资源和产能储备。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在释放优质产能的同时,科学规划煤炭产能“红线”,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大市场,全方位加快能源应急储备能力建设。同时,做好技术储备,支持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
山东省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评价道:“《蓝皮书》对推动我国能源领域的结构调整、提高能源效率、促进绿色低碳高效安全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葛世荣高度肯定《蓝皮书》,他指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需要中国式现代化能源体系支撑、中国式能源战略保障,因此现代能源体系指数的建立极为重要。
青岛能源所泛能源大数据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田亚峻向《中国科学报》表示,为了让全社会了解我国现代能源体系的建设进程、参与现代能源体系的建设,为国家和地区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提供量化指导,项目组将研究成果通过《蓝皮书》形式,向全社会分享,对“导航”我国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助力我国能源革命、“双碳”战略乃至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