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天衢新区锚定“项目攻坚年”的任务安排,深化财金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管委会+公司”优势,创新构筑“财政+金融+国企”发展新格局,全力助推天衢新区起势发展、强势突破。
“财政+金融” 实现提效加力
打好“组合拳”,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效应
新设立总规模10亿元城市发展提升基金,通过“财政小投入,以时间换空间”的换位模式解决重大项目落地过程中的资金问题,其中,基金出资6000万元,确保了安颂科技等项目的落地实施。同时,全省首创“互助式纾困基金+应急转贷模式”已稳定运行4年,财政资金投入5000万元,为8家企业完成9.74亿元贷款的转贷,平均转贷时间3.9天,融资成本仅为市场平均成本的1/6。
送出“大礼包”,释放改革红利
以打造省内上市孵化试点区样板为目标,开通“企业上市服务绿色通道”,真金白银奖励上市挂牌,最高可获奖补资金1420万元,全市最高;目前,正在全力推动德州扒鸡上交所主板上市、温多利北交所上市,海天机电等4家企业新三板上市,丰井新材料等5家企业“新四板”挂牌;同时储备明智超精密等10家上市后备企业;设立200万元人才贷风险补偿资金,发放人才贷4920万元,成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开展银担“总对总”业务为中小微企业和三农提供担保5.51亿元。
“点线面”服务,注入金融活水
聚焦企业需求点,开展“一对一”金融辅导,新增宏海电器等13家企业加入金融辅导队,企业满意率达到95%以上;召开政银企对接会,向金融机构推介重点项目及企业融资需求372.1亿元,新增贷款47.81亿元;加大金融机构招引力度,推行“上市孵化、供应链金融、应急纾困、金融辅导”等综合集成改革,有效提升企业获得信贷的便利度。
“财政+国企”实现协同发力
做大总量、引入增量
大力实施“管委会+公司”模式,整合市区两级国资国企组建天衢建设发展集团,资产总额超357亿元,成立仅半年就获评主体AA+信用评级,成为全市第三大AA+评级的国有企业,融资能力跨越式提升;坚持“招大项目,引大资金”,谋划天衢新区配套基础设施、新基建、社会事业等10大类、17个项目包,总投资约500亿元,并与20余家央企强企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今年以来,新落地项目5个,引入外资1942万美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引进泰山人才3人。
提高质量、增强能量
出台国企投资管理、重大事项核准备案和绩效管理等规范制度,国资监管的“四梁八柱”基本形成;重点围绕补齐业务板块、投融资、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三个短板,强化治理体系、企业文化、制度融合,逐渐形成金融投资、产业发展、人才文旅、城市开发4大板块;召开首次国企问询述职会,制定下达国企重点任务目标,建立月通报机制,传导压力,加压奋进,同时启动全员岗位竞聘,经过三批次竞聘完成集团权属子公司、三级公司班子成员岗位配备,优化企业组织架构,提高管理效率和竞争力。
“国企+金融”实现赋能助力
夯实多元融资基本盘,打造金融平台新引擎
发挥天衢建设集团AA+评级效应,建立融资渠道库和财务结算中心,实行资金统筹统贷,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今年以来,获得10余家银行授信12亿元,争取专项债券资金9.21亿元;整合金融资源,完成20余家企业重组,设立涵盖保理、融资担保、基金管理等多业态的金融投资板块,推行“基金+担保+保理+供应链”多元服务体系,构筑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延伸金融服务全链条,助力实体经济血脉畅通
设立供应链金融公司为9家企业循环投入资金7.17亿,确保优质企业项目在关键时点及时获得资本助力,建立“风险缓释+资产管理”金融风险管控体系,维护地方金融环境安全稳定;围绕业务链开展基金招商引资,对接中铁资本,探索外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挥数字经济产业基金、幂方基金、金牛座科创基金招商优势,拉动数字产业化、智能制造、医疗健康等新型产业投资,实现延链、补链、强链。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