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江宁经开区印发《江宁开发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意见(2023-2025年)》

   2023-09-05 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74
核心提示:江宁开发区印发《江宁开发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意见(2023-2025年)》,意见明确到2025年,重点产业加

江宁开发区印发《江宁开发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意见(2023-2025年)》,意见明确到2025年,重点产业加快数字化转型的四个主要目标:一是推动企业数字化变革。推动实施至少300个企业数字化改造项目,年度带动不少于30家企业上云用云降本增效,规上企业数字化向集成应用、创新应用更高水平发展。二是推动产业数字化变革。实现工信部发布的20类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在园区全覆盖,在重点行业培育40个以上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场景或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数字化转型模式和典型经验,打造国内一流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策源地。三是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变革。建设12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3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初步构建健康有序的标识解析体系,建立较完善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四是推动产业创新生态变革。培育90家以上收入超千万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突破一批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领域关键技术,工业芯片、工业软件、工业控制系统等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结合主要目标,意见明确了推进工作的“747”实施计划:产业数字化赋能产业集群的七大方向:一是以“智能网联”为引领推动绿色智能汽车主导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强汽车行业数字化诊断,打造智能网联领域标杆示范。二是以“双向拓展”为核心推动智能电网产业数字化转型。依托智能电网产业基础,拓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形成基于数字技术的微电网技术体系,推动储能示范区建设。三是以“规模提升”为导向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数字化转型。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柔性制造,针对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环节实施数字化转型。四是以“自主可控”为核心推动智能制造产业数字化转型。鼓励高端智能制造项目,研发新产品纳入创新产品目录,支持开展首台套应用;支持行业技改,扩大数字化方案实施能力,建设基于数字技术的装备运行状态检测体系。五是“以错位创新”为聚焦推动航空临空产业数字化转型。聚焦“临空枢纽、数智制造、数字贸易”等领域,推动校企在数字孪生、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助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六是以“研发产业化”为基础推动集成电路产业数字化转型。引入科研院所资源,加大数字化人才培养力度,强化数字化协同,推动第三代半导体项目建设。七是以“低碳智能”为方向,推动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技术与节能环保行业创新融合,推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高耗能设备节能改造和更新。探索园区双碳体系和服务平台建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产业数字化赋能企业的四大推进路径:一是“一企一策”推动龙头骨干企业集成应用创新。对标国内外智能制造领先水平,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开展集成应用创新,支持企业推动核心业务系统全面云化,引导企业向平台型生态型发展,重构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和组织体系。二是“一行一策”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普及应用。推广一批“小而精”“模块化”“组合式”“通用性”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提升核心装备和关键工序数字化水平。三是“一链一策”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升级。支持“链主”企业、第三方机构基于智能电网、绿色智能汽车、集成电力、航空等产业链行业特性,推动工业互联网技术全方位的下沉应用和深度融合。四是“综合施策”推动各平台区域实施特色互补发展。释放东大、南航、河海等高校创新资源,形成沿机场高速产业数字化发展带,提升百家湖硅巷、九龙湖总部园、无线谷、江苏软件园等四大数字化核心片区产业集聚水平,辐射带动绿色智能汽车、智能电网、高端装备、航天航空等多个产业集群,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深度融合。

产业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七大支撑:一是装备支撑,加快工业软件和装备创新攻关。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大力发展工业软件及基础软件,开展安全可控工业软件应用示范,促进工业软件解决方案迭代。二是平台支撑,强化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发展。引导重点企业实施平台化转型,围绕设备管理、标识解析、能源管理、知识图谱、工业仿真等特定工业场景,支持“链主”企业建设“双跨”平台和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平台免费提供基础业务服务。三是基础支撑,推动数字基础设施深化应用。依托国家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加快打造 “算力互联网”;构建 5G 全要素产业生态,推动 6G 新型网络架极和标准前瞻性研究;支持企业开展5G独立(混合)专网建设;加快推进T3、卫岗等重点企业开展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推广应用。四是数据支撑,塑造制造业服务化延伸能力。支持企业打造数据驱动、敏捷高效的管理运营体系,建设资源计划系统、生产线数据采集系统、智能物流条码识别系统等数字管理项目,推动从销售产品向销售“产品+服务”转变,实现服务向价值链两端高附加值环节延伸。五是生态支撑,打造产业数字化生态品牌。构建产业数字化转型生态圈,混编组队,打包整体对外输出,面向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实施工位、产线、车间一线的“入驻式”服务,分类施策精准引导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六是低碳支撑,构建数字化绿色制造体系。强化绿色制造动态管理,加快探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持续开发一批绿色产品,建设一批绿色工厂,打造一批绿色供应链。七是安全支撑,构建数字化安全体系。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工业信息安全风险源头管控。落实企业安全防护主体责任,强化防护星级企业培育和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试点。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