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协鑫集团总裁朱钰峰:新型储能强,则新型电力系统强

   2023-09-07 新浪科技
74
核心提示:协鑫集团总裁朱钰峰:新型储能强,则新型电力系统强2023年09月07日 14:07 封面新闻封面新闻记者 吴雨佳9月6日,以智慧能源 绿色
协鑫集团总裁朱钰峰:新型储能强,则新型电力系统强
2023年09月07日 14:07 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吴雨佳

9月6日,以“智慧能源 绿色共赢”为主题的2023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上,协鑫集团总裁兼协鑫能科董事长朱钰峰发表以《新型电力系统下的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演讲。

朱钰峰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关键,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储能是关键。储能作为能量“搬运工”,新能源“稳定器”,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向电力系统输送电力,完美地补上了新能源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等短板,解决了非化石能源高比例、大规模接入新型电力系统的相关问题,实现电力供需平衡,电网动态平衡。实践表明,储能兴,则新能源兴,新型储能强,则新型电力系统强。新型储能强势崛起新赛道,成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在此背景下,随着储能技术以及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双重提升,新型储能步入高速度发展的新通道,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超过17.33GW,上半年新投运的整体规模约8.63GW,相当于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总和。预计2023年全年,新增装机将达到15-20GW。此外,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

从去年到现在,虽然行业都在讲,储能已进入大规模爆发的元年,但实际上储能产业离规模化发展还有一段距离,存在多项制约因素。

朱钰峰认为,技术领先性、安全稳定性、经济适用性是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三大核心,并且科技垂直贯穿于材料、制造与应用三大环节,推动储能全产业链迭代升级。

“我个人认为,新型储能产业当前正在走的路,正是中国光伏行业前几年走过的路。热度虽然是好事,但理性更重要。储能产业现在正是埋头下功夫,淡化概念,摒弃浮躁,一门心思搞研发,专心致志强科技的时候,唯有如此,储能产业方能在高质量发展中行稳致远。” 朱钰峰说。

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源网荷”对于“储”的要求各有不同,源端需要储能解决高比例新能源广泛接入的问题,网端需要储能实现资源安全高效灵活配置,荷端需要储能保障多元负荷需求充分满足。需求对应场景,场景派生模型。

朱钰峰表示,场景即阵地,场景即舞台,新型储能的“场景革命”,催生了储能百花齐放的新未来。在数字能源的带动下,新型储能与电力、算力的耦合,是储能赋能新型电力系统的一次重大飞跃。借助能源AI大模型、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接入虚拟电厂,在电力低成本、非用电高峰时段充电,在用电高峰时期将电力返销给电网,实现最普惠的经济价值和用电自由。

朱钰峰认为,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新型电力系统为新型储能打开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新型储能也将走向绿色中国、乡村振兴、智慧交通、零碳工业等每一个场景,重塑电力系统“多端互动、超级融合”的物理形态,并且在未来三十多年,储能产业都将大有可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