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到2025年,我国将建成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平台,初步构建互联互通的全国一体化知识产权数字公共服务平台。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司司长王培章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形成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化机构等多元参与的公共服务工作格局,全面开放专利、商标、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基础数据。不过,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整体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各类创新主体和创新模式加速涌现,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寄予更高期待,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为促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覆盖更广、效能更高、服务更好、体验更优,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印发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明确了推进服务主体更加多元、推进服务领域更加多样等五方面重点内容。
王培章表示,下一步,将鼓励支持更多市场化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公益服务,加入公共服务队伍,着力扩供给、促普惠,更好满足创新主体多样化、层级化的服务需求。更大力度支持知识产权数据服务机构发展壮大,鼓励支持各地加大对知识产权数据服务机构在资金等政策方面的扶持力度,加快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一流专利商标数据库。持续深化“减证便民”,加快实现专利费用减缴业务告知承诺办理,进一步降低创新发展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同时,开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城市建设,实现服务事项清单化管理,服务场所、流程指引和“好差评”机制等规范统一,到2025年,建成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城市30个。持续提升公共服务可及性水平,推动在产业园区设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或工作站,提高服务的精准化和针对性。深化数字政府建设,推进知识产权高频服务事项移动端建设,加快实现专利、商标业务线上办理统一认证、统一登录,推动更多知识产权服务事项跨部门跨层级协同办理。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