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带路高峰论坛特辑:“一带一路”气候风险与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

   2023-09-20 中国能源网
88
核心提示:为配合第三届带路高峰论坛的召开,《迎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特辑》自2023年9月启动。本期特辑节目由北京大学能源研
为配合第三届带路高峰论坛的召开,《迎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特辑》自2023年9月启动。本期特辑节目由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主办,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磐之石环境与能源研究中心和中国能源网协办,汇集行业专家精彩的讲解和评论,助力“一带一路”绿色高质量发展。
 
本期沙龙邀请到国家气候中心副总工程师刘洪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北京代表处绿色“一带一路”项目主任刘丰蔚和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资深项目专员陈蓥婕进行现场对话。本期的主题聚焦围绕“一带一路”气候风险与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探讨带路国家如何识别气候风险、发展气候投融资和建设韧性基础设施,走上绿色、韧性、包容和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气象灾害的损失和灾害发生的次数跟全球变暖密切相关,并且在过去的40多年里,它的总次数和损失的总量也在不断升高。国家气候中心副总工程师刘洪滨介绍,“一带一路”沿线人口众多并且密集度高,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是相对偏弱的。自1980年到2022年,整个带路区域共发生了气象灾害4,000多次,占全球总的灾害次数的近40%,损失占到了全球总灾害直接损失的1/4至30%。“一带一路”区域是全球气象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区域,如何有效地去应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气候变化以及气象灾害,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企业有没有考虑到气候风险带来的影响呢?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资深项目专员陈蓥婕认为,现阶段国内企业进行海外投融资的时候,较多考虑的是当地的合规性以及环境风险管理等问题,企业需进一步提升对气候风险的考量,例如在项目前期设计的时候评估当地的整体的气候风险,针对气候适应方面作设计改进。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北京代表处绿色“一带一路”项目主任刘丰蔚指出,气候变化对可再生能源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这三个方面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法规,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的气候韧性建设,鼓励跨部门合作。同时,需要在国际层面加强相关合作,来共同应对气候风险。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负责人杨富强表示,今年以来全球气候变化异常,高温、洪水、干旱在袭击世界各地方,必须认真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以及对可再生能源和其他能源设施的影响,尤其在“一带一路”这些能力建设较为薄弱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这方面开展了各项研究,所以也要将我们的经验和教训带到发展中国家。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