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聚焦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探索形成“给足钱、选对人、不管事”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的新路径,打造山区26县跨越式发展新引擎。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实践入选全省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实施三个“一号工程”第一批典型案例,在浙江省科技厅牵头下,相关经验全省推广。浙大衢州研究院成功揭榜2023年度国家全面创新改革任务,中试基地创新“试验田”入选第一批省级创新深化试点。
一是“给足钱”,小切口大投入。一是找准方向不乱给。紧盯主导产业、找准赛道,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聚焦衢州氟硅新材料、电子化学材料、动力电池材料等主导产业,以高端化学品为切入口,瞄准国内顶尖化工领域创新资源,引进浙江大学共建研究院。二是聚焦切口倾力给。明确了主攻方向后,下大力气投入16亿元高规格建设研究院一期,投入2.7亿元购置高精尖科研仪器设备近200台,同时提供2亿元科研经费。投入2亿元建设中试实验实训基地,现有中试项目20余项,6个项目已产业化落地,还有30余个项目排队中试和产业化。2022年,研究院联合巨化集团公司成功创建为浙江省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三是着眼未来持续给。根据化工产业的发展需求和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创建要求,在现有院区和中试基地满负荷运转的情况下,加快推进总投资23亿元的省技术创新中心二期建设,持续保障人才引进经费、运营经费、科研经费。
二是“选对人”,聚英才筑高峰。一是围绕产业找高人。聚焦衢州化工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反复比选既有科学家素质、学术地位,又有企业家才能、行业号召力的领头雁。二是抬高门槛招准人。配强执行院长,由科研和管理能力双突出的顶尖人才担任团队管理者,长期驻扎衢州。优选科研人才,对标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以科研实力强、产业化能力强“双强”为标准开展招才工作。科研人员与衢州40余家产业龙头企业开展联合攻关,项目合作经费超亿元。三是搭好舞台留住人。打造全省规模最大的中试基地,为科研人员提供实践平台。打造全球最大的钴材料产业基地和国内最全的氟硅新材料产业链,为各类化工人才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实行最优扶持政策,由研究院自主确定政策享受的对象条件、人才层次、政策范围、支持额度,不设上限。
三是“不管事”,放手但不缺位。一是无事不干扰。持续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把该放的权彻底放出去,把该减的事项坚决减下去,打破传统科研机构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充分给予研究院经营管理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实行科研项目“包干制”,提供的科研经费由研究院自主立项、分配、管理。二是大事共研商。研究院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市校双方共同决策重大事项,有效凝聚工作合力。省科技厅全方位参与技术创新中心和研究院建设,全力支持其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厅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共同研究重大事项,亲自协调解决各种困难。三是有事优服务。党委政府当好“后勤部长”,努力做到“无事不扰、有事必到、解决问题”,主要领导亲自领衔抓项目推进,分管领导现场办公,做到有求必应,以问题能否最快解决为服务第一标准。针对新引进院士团队的诉求,今年1-7月,召开推进会20余次,解决相关问题70余个,推动有关团队16个成熟项目快速落地、加快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