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提升“两清零”工作知晓度。围绕“两清零”行动,深入相关企业,与企业负责人、技术部门、财务部门开展座谈交流。宣传企业研发创新典型案例,用企业家身边人身边事讲创新话发展,增强企业研发投入认同感。开展企业研发投入奖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宣传,进一步降低企业研发投入负担。2023年以来,全市已统筹财政资金2300余万元,专项用于企业研发投入奖补,全市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企业已达1695家。
二是建立专业化力量,增强“两清零”工作活力。选聘66名“双链专员”和“科技副总”,依托其专业化研发能力和行业经验,高效凝练企业技术需求。开展“两清零”工作人员专项业务培训,发布“两清零”工作指南,提升县区业务人员服务效能。选派专业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对企业研发费用会计科目、研发辅助账、研发项目管理等进行一对一辅导,引导企业不断建立完善研发统计制度,减轻企业事务性负担。
三是建立包保服务机制,纵深推进“两清零”行动。成立9个市级包保服务团,由市科技局负责人牵头、相关业务科室具体负责,开展全覆盖多层次包保服务。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精准推送有关创新政策,匹配创新资源,破除企业研发障碍。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各包保小组关于“两清零”工作情况汇报。坚持市县联动、科技部门与园区管理部门联动,优化配置各类创新资源,已累计解决企业各类困难和问题178个。
四是精准研判、分类指导,提升“两清零”工作质效。根据企业规模、生产经营情况、主营产业类别,对全市125家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制造业企业,进行精准分类。对总部企业生产基地、一般制造业企业、简单制造业进行分门别类,实行一企一策,引导企业分别采取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委外研发等形式开展研发活动、培养研发人才,规范企业集中研发项目费用和产权分配,推动研发活动由浅入深、由小到大。出台《滁州市企业研发中心认定办法》,规范企业研发机构的认定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