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呼和浩特市:全速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 发力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2023-09-27 青城科技创新
91
核心提示:近年来,呼和浩特着眼“国之大者”、立足“首府之所能”、把握“创新之所向”,聚焦核心领域、方向和任务,

近年来,呼和浩特着眼“国之大者”、立足“首府之所能”、把握“创新之所向”,聚焦核心领域、方向和任务,培育高质量创新主体,汇聚优质科技创新资源,积极构建高能级科创平台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完善科创平台支撑产业发展机制,全速建设国家和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打造了区域创新体系核心引擎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新增长极。

一是打出政策组合拳,营造优质创新生态。呼和浩特市积极落实国家关于完善科技创新体系重要部署,打出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从2022年修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构建区域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到2023年新出台的《呼和浩特市促进高校院所协同创新若干措施》《呼和浩特市加强企业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措施》,均对建设国家和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有着明确支持,极大地调动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设技术创新中心的积极性。目前,全区首家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已正式启动运营,首府正在积极争创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动物疫苗技术创新中心,积极推动半导体硅材料创新中心、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目前,全市拥有创新平台735个,其中国家级33个,自治区级404个,市级298个,创新平台呈现出数量快速增长、质量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已成为首府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高位部署全速推进,定“向”提“气”凝聚力量。在科技部的精心指导下,自治区政府成立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推进组统筹规划建设,自治区科技厅负责组织协调,呼和浩特市组建由主要领导同志挂帅的工作专班进行研究部署、定期调度推动,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两级政府多次赴科技部汇报衔接建设工作。省部会商、厅市会商高站位共同推进技术创新中心建设。9月25日,国家(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推进会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召开。呼和浩特市政府,市科技局、农牧局、林草局、工信局、赛罕区、土左旗、新城区、经开区、敕勒川乳业开发区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动物疫苗技术创新中心、半导体硅材料创新中心、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科技创新中心负责人齐聚一堂,以实地观摩和现场交流的形式,听取各技术中心关于建设情况的汇报,梳理总结国家(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成效和经验,分析研判现阶段问题困难,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会议指出,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政府各部门要强化使命担当,做好各项服务,通过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平台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要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加快成果转化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突破创新、靠前谋划、科学统筹、精准施策、及时总结,打造首府科创品牌;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以任务为牵引,高质高效推进各项重点建设任务落地落实。

三是靠前服务,硬核支持,激发创新活力。呼和浩特坚持科技发力,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加强创新主体培育,通过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中心扶持力度,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转化一批先进科技成果,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提升创新主体能级,充分激发科技创新潜能,构建了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另一方面,呼和浩特坚持强化科技合作,政府部门靠前服务,牵线搭桥,用好“外脑外智”,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通过加大与“985”高校知名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共建了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哈工大、中国农科院、长三角研究院科创中心等20余家新型研发机构,新增3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成立了政校企创新创业联盟,创新合作取得了新成效,为首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作为国家标杆的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已经汇聚了102家成员单位,包括伊利、三元、君乐宝等企业和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形成了10名院士、113名高级行业专家、27名海外专家、1000多名核心科研人员和超过5000人的全产业链创新队伍,突破了一批行业“卡脖子”技术,取得了丰硕成果。草业技术创新中心已联合中国科学院青岛所等区内外高校院所,组织实施了21个项目,自主开发出国内首款苜蓿60K液相芯片,创制出国内首个抗除草剂、低残留苜蓿新种质,缩短了苜蓿传统育种周期4-5年;各技术创新中心正在带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